“传令八旗将士及李庆所部,即刻开赴珲春城!”
望着吴泽,胤祚神色复杂的道:“吴掌柜,你将百事行的事情拖予别人,即刻随我动身,前往珲春。”
“是!”吴泽起身抱拳,面庞中有紧张也有坚毅。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廿八,图门江边境官军与鲜族百姓发生冲突,鲜族人死伤四百余人,矛盾顿时激化,鲜族百姓揭竿而起,攻占珲春县衙,同时图门江南岸的李朝以保护治下百姓为由出兵,很快占领了珲春全境,图门江以北,大片土地被李朝控制。
作为海兰江最近的两个辖区,齐齐哈尔和宁古塔同时出兵,在海兰江一线和李朝军队隔江对峙。
半个月后,清朝大军已至图门江北岸,胤祚从营帐中走出来,踩着积雪走上一个小山坡,从那里可以依稀眺望到李朝军队的营帐,双方军队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十里,若是没有中间这条图门江挡着,八旗铁骑半个时辰就能杀过去。
尽管是初冬,但大雪已经飘飘扬扬的下了好几天了,地上积雪已经能没过脚趾。远处的海兰江也封冻住了。
此处的江面并不是很宽,只有两百步的距离,只要多等几天,天气再冷一点,士兵和战马就能从冰上到对岸了。
胤祚回身望着整齐有序的军营,心中颇有安全感,从齐齐哈尔来的士兵有一千三百人,宁古塔副都统的军队有八百人,而江对岸的朝鲜军队只有一千五百人,从人数上己方已经占据了极大优势。
更何况清军中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八旗骑兵,在平原地形上对李朝步兵的杀伤力很大,而且他手中还有装备了十二磅炮和燧发火枪的绿营兵,可以说是稳操胜券。
对岸的李朝军队中有了些动静,胤祚知道那是他们又派人出来耀武扬威了,几个骑手冲出了大营,跑到江边,用蹩脚的汉话大声喝骂。
胤祚笑着摇摇头,这一套都是别人玩烂了的把戏,李朝人也无非是借此壮胆罢了。
转身返回营地,棉甲良好的保温性就体现出来到了,迎着凛冽的寒风中,几乎感觉不到身上的寒冷,棉甲那头盔下的护脖,像是围巾一样的保暖,把寒风都阻挡在外。
胤祚又在军营中巡视了一圈,走到马棚时,胤祚注意到喂马的草料已经变为了齐齐哈尔的青储饲料。
喂马的士兵们交流着马匹与往年的不同,胤祚自己也能看出来,和喂以往的干草相比,吃青储饲料的战马显得更有精神,而且也更健壮,最明显的便是马厩周围的马粪味轻上了许多,使得整个军营的空气都非常的清新。
胤祚又走到绿营兵的驻地,来来往往的绿营兵们,见到胤祚都会立正站好,因为配备了燧发火枪和崭新的军装,绿营兵的风貌,可以说是整个军营中最好的。
正打算回帐,突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像是天边闷雷震响。士兵们也有些骚乱。
“慌什么!”胤祚大声呵斥,有些骚动的绿营兵们顿时安静下来。
远处一骑飞至,到胤祚面前飞身下马,“禀殿下,李朝军营正在发炮。”
“是咱们哪支人马?”
“回殿下,李朝打的并不是咱们的人马,好像是一伙百姓……”
这时军营瞭望楼上也跑来一名士兵:“禀殿下,有一伙百姓朝咱们这走来了,大概两三百人,李朝军队正发炮攻击。”
“速速派人前去接应!”胤祚说完便骑上那探子的马,跑出军营。
海兰江面上,一群扶老携幼的百姓,正赶着牛车,迈着缓慢的步子,小心翼翼的渡过江面。
尽管冰面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咔嚓声,但他们还是坚定的前行,队伍中的人都是一脸疲倦之色,不少人身上和脸上还带着淤伤,像是被人殴打所致。
不远处的李朝军营推出来一门大炮,几个士兵手忙脚乱的进行操作,片刻之后,轰的一声巨响,炮身猛的往后一退,炮口一阵火光。
距难民们几十步远的一处江面上,浮冰瞬间炸裂,溅起一道高高的水花,随后空中的水花很快结冰,纷纷砸落下来,像是下了一场冰雹。
海兰江的冰面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嘎吱声,裂缝闪电般的蔓延了出去。
李朝军官大声的向手下呵斥,同时调整了炮口,片刻之后,又是一声巨响。同时李朝大营中,几百名骑兵冲了出来,长刀闪着寒芒。
这回炮击的落点更远,打在了对岸的一处坡上,溅起了无数积雪和黄土,留下一个散发着青烟的大洞。
百姓们步履不停,拉着牛车孤注一掷的前行,同时冰面也在逐渐的破碎,一道裂纹像是蜿蜒的藤蔓,远远的延伸开去。
牛车的车轮从上面滚过,冰面咔嚓一声碎裂,车身坠入了冰面下,那牛车的主人,使劲的抽打着牛,希望可以把车拉上来,然而随着一阵冰裂声,冰屑喷发,牛脚下的冰面坍塌,裂纹蛛网一般的向周围扩散,三丈以内的百姓统统落水。
一时间,百姓们乱作一团,有人快步驱车前行,有人驻足前往救援,还有人大声呼喊,让人群分散开来。
李朝骑兵见到此景,纷纷在岸边勒马,远远的喝骂。
清军的八旗骑兵,也不敢踏上这随时即将崩塌的冰面,只能远远的抛出绳子。
胤祚策马赶到山坡前,看到此景,朗声道:“绿营军听令,带着绳子匍匐过去救人!”
“是!”李庆大喊,很快,五十多个绿营兵趴在冰面上,快速的朝着冰面破碎的地方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