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民心
夏时老头子的话,让卫无忌有些不好意思了。
一年颗粒无收,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明年河内决计******。
虽然说一般人都有些积蓄,但秦收刮之酷烈,除却基本的口粮之外,河内最基础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可以称为财富的东西的。
饥荒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不经历的人不知道。但饥荒如此可怕,比起秦军来,还等而下之。
这也不怪秦军,
商君之策,罢百业而尊军功。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上升渠道只有一个,就是参军。在战场上博得功名富贵。
但是这个功名富贵是怎么来的?是秦国赏赐吗?不,不是。
秦国严刑峻法,绝非开玩笑。商君开宗明义就是,赏一刑九。可见兴奋之胜。
对战功得来的赏赐,很简单是从敌国得来的。商君曾言:“因天下之货,赏天下之人。”“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
他的意思就是,用天下人的东西(还没有到秦国手里面的),来赏赐天下之人。
所以说,秦军所过之处,简直就是一场有组织,有纪律,有分工,的抢劫。如果参军不能得到高额的奖励,秦国军队又怎么像疯了一般的抢首级。
连大名鼎鼎的项羽,死后也被人撕成了五块,分这五块的尸体的人,都是秦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比起六国,秦国是明显的国富民贫,故而秦兵所过之处,可以说是寸草不留。这样的事情,这些老者想来就心有余悸。
河内属于秦的时间比较长,故而被秦国进攻,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些老者都没有见过,但是他们却作为秦兵到过其他地方,所以实在太了解他们这些曾经的袍泽了。
军功是他唯一的出头之地,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是秦国的而手下留情。
说起来河内在秦国手里,也有将近百年,三代人了。但是谁让河内在山东,秦人不会将他们看做自己人的,特别是山东皆反的时候。
故而,这些老者宁可明年******,宁可明年在他们都饿死,将口粮留给年轻人,也不愿意让秦军在河内走上一遭。
卫无忌也大受震动。他毕竟不是最底层出身,他知道天下怨秦。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秦国失天下之心,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一时间卫无忌对打倒咸阳的信心大增,说道:“各位长者,请放心,我已经从东郡运粮,你们明年的口粮决计不少的。凡是被征召的士卒都会有一分安家费,数量不多,但是决计够一年口粮。”
夏时老者颤颤巍巍的说道:“君上仁义,我等感觉不尽,这就将家中子孙尽数叫来,为君上效力。”
卫无忌说道:“长者客气了,不过,今日就有一事需要长者帮忙。”
夏时老者说道:“君上请讲,在下义不容辞。”
怀县城上。
一堆堆滚石檑木,一堆堆刀兵箭矢全部放在城头,城头上大部分在忙碌的都是民壮,如今城中秦军不足两千,冯无择将一千多人拆散,分配到青壮之中,作为骨干军官,支撑战局。生下的几百人就是冯无择的总预备队和卫队了。
真要到了紧要关头,这冯无择说不得要亲自上阵了。
冯无择不知道卫无忌这几日为什么没有进攻,但是他一也没有放弃这一点时间。
此刻的怀县城与几日前段怀县城,已经大不一样。这不一样的地方,在外面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有人在天空俯视的话,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变化。
怀县城靠近城墙的建筑,全部都被拆除了,分解成一批批的滚石檑木送上城头。
至于这些百姓失去房屋的百姓,将来怎么办?对不起这一点从来不在冯无择的考虑范围。
也不是没有染反对冯无择的强拆,但凡反对的人,都倒在地上,将地面上沾染出一地血污。
死得不能再死了。
城中百姓只好日复一日的在城中劳碌不休。而且每一个家庭都分开了,青壮,老弱,妇孺做不同的事情,但是相同的都在秦兵的监视之中。
父子不能相见,夫妻不能相会,因为这样会影响士气,打仗不可能不死人,万一这个家中一个死去了,剩下的人还有士气干活吗?所以一家人并不能呼吸联系,最多隐隐约约知道自己的亲人在什么地方。
再加上冯无择说卫无忌破城之后必将屠城,让城中所有的百姓胆战心惊,故而还算是配合冯无择。
冯无择才能顺顺当当的完成对守城的准备了。
一城建筑物,被拆得七零八散。到处都是碎石头,土坯墙的遗迹。但是城头上的滚石擂木,将城头本就不宽的通道,布置的严严实实。
这些东西够冯无择守城好一阵子了。
至于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改动,更是不少。
冯无择自信这怀县城,或许算不得固若金汤。但是将战事拖下去,拖上两三个月,却是可有的,两三个后,以章邯的实力,早已出关,说不定会有转机出来。
冯无择正在城头视察,忽然有人叫道:“太守,你看那里?”
冯无择定睛一看却看见,有几百人,但是这几百人很奇怪,这几百人没有一个手持兵刃,甚至有一些还需要旁边的人搀扶的走。
都是一些其老不死的老辈。
忽然有人说道:“是我太爷爷他们?”一个青壮抬头看过去,一眼认出了一个老者的身份。
这些老者是怀县附近的三老,在民间威望卓著,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