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时间点请参照后半年,以下正文:
转眼间就是星期六,这一天也是教师节。
但学校并没有组织学生做什么活动之类的,或许老师会有活动吧。
学校不需要让学生去做那些面子工程,所以学生们都可以享受自由。
而吃过了早饭之后,春雨,夏火,秋月,冬雪四个人却是组队去刷副本了。
当然这不是指游戏,而是去学做糕点了。
“今天已经是农历八月十号了,再过五天,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我知道!”
秋月点点头。
虽然很多常识之类的,都不算是很明白,但中秋节这一点,她还是知道的。
不过有一点不明白的是……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的来历就是……”
夏火赶紧举手回答,但说到一半又停顿了下来。
卡了那么一秒钟的时间,又继续笑着说道。
“就是秋天已经过去一半了,所以是‘中’秋嘛!”
农历之中,一般一到三月是春天,四到六月是夏天,七到九月是秋天,十月到十二月则是冬天。
八月十五这一天,就是秋天中间的那一天。
“哦!那夏天过去了一半,岂不是叫做中夏?”
秋月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
但夏火倒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嗯……倒是有一个名词叫做仲夏的,或许真的还有一个仲夏节我们错过……”
“砰!”
“痛痛痛!”
夏火抱着肿起了一个大包的脑袋蹲在地上。
冬雪则是吹了吹自己的手。
而春雨则是带着一脸温柔的笑容。
“小火,不要误导秋月哦!”
“是!”
“什么误导?”
秋月还是有些不明白。
而冬雪则是开口回答。
“所谓的仲夏,不是指中间的夏天,在我国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农历五月份。虽然有中秋节,但没有什么中夏中春之类的。”
“哦!”
秋月拖长音的哦了一声,表示明白了。
而冬雪继续解释。
“而且中秋节,虽然确实是秋天中间的那一天……但中秋节的来历,目前是有很多说法的。”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当然,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流传最广的还是一个神话传说。”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版本,说是嫦娥知道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不死之药,就成仙心切。有一天,就趁着后羿不注意,偷来吃下了不死药,变化为仙人,然后就飞到月宫。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仙。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