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洪荒之榕植万界>第四百五十章嬴政登冥土,大泽乡呐喊

在大秦主宰、人族始皇帝嬴政宣布秦王朝构筑大秦冥土并携秦朝的众臣诸神及忠诚之士借此退避先天元气界之后,只享受了二十一年和平时光的人间再度动荡了起来。

无论是处于四大部洲边缘的四夷还是位于东胜神州及南瞻部洲的六国余孽皆是开始寻求诸天势力的支持并积蓄势力只待大秦兵力尽去便逐鹿中原以求夺得人族皇帝位。

因为大秦王朝宣布退出洪荒主世界的缘故,所以即便大秦王朝在兵力极速消退的之后四年之中,虽然天下疯传‘祖龙死而地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倒下,匈奴入主’之类的话,可实际上诸天势力支持的人族组织都未曾有丝毫的异动,皆是极为谨慎安分的渗透着秦朝的官僚体系并培养逐鹿中原的下一代。

这样的四年时间不论对于修士还是对于人族有志于问鼎天下的势力还说都是极短而又极为充实的。

虽然因为人族进入大一统封建王朝时期占据了洪荒近八层的气运,但之前的二十一年这些势力组织被大秦压制苦苦反抗从法网管制之下只能夺得些许资源、少量气运,发展极其缓慢,不说太乙或是大罗境界的修士,就连较为简易的文道宗师都只是诞生了三位。

而当大秦在实际上放开法网管制之后,这些抵抗组织才真正算是享受到了人族发展的福利,四年时间被这些组织夺取的以人族气运孕育的大罗业位便有六尊、太乙业位之数更是高达八百三十二,其外诞生的没有证圣贤业位潜力的各学说文道宗师亦有近千位,每个势力在四年之中实力基本翻了五六番。

四年过去之后的人间,形势又是与之前大不相同,令洪荒修士皆未曾想到的局面出现了。除大秦王朝之外,人间几个组织之中实力最强的竟是占据四大部洲不毛之地并由被戏称为下界修士集合地的‘东天妙土’支持的匈奴。

其实这东天妙土本就是由天道鸿钧亲手塑造的东皇太一我相‘东皇不二’领东天极妙有元华上穹帝君业位建立的,天然便得到了天道鸿钧暗中助力及下界力量、洪荒妖族的全力支持。虽然距离东天妙土建立还不到二十年,可除却圣人之外,东天妙土实质实力已经后起直追成为了当年反秦倒截联盟的五大势力之首。

因此,即便这匈奴在前些年因为大秦长城军团的征伐而如百越一般丧失了心气、退回了祖地,但是其因为东天妙土源源不断的血脉输入之下很快便完成了更新换代,不但培育出了三支蕴含妖族血脉的强大军团,更是拥有了以为被混元大罗金仙境界的东皇不二认为记名弟子的人杰‘老上’作为首领。

而也是因为东皇不二的强势崛起,当年本已经撕破脸的阐教广成子、人教玄都大法师、西方药师王佛及血海修罗王梵天也是签订了新协约后再度组成了六国联盟,希冀能够借助四大势力的统合力量将蛮夷御于中原之外后再各施手段让自己支持的势力脱颖而出成为人族新主宰。

原来的六国余孽再度被召集组成新联盟,并且为了培育新一代,阐教、人教、西方教及血海修罗教在联盟之中不但信息暂时共享,就连一般性道法神通、法宝灵物皆只依照功勋匿名领取,无视身份派系。

所以虽然东天妙土有着天道鸿钧作为去暗中支持,但阐教、人教、西方教及血海修罗教的齐心共向的全力施为也是使得中原大地的六国联盟威势不输匈奴。

而在阐教、人教、西方教及血海修罗教的支持及培育之下,中原大地也是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天骄人杰,而其中最为著名也最为强大的便是原楚国贵族子弟‘项羽’。

这项羽不但天生重瞳更是有着扛山举岳的天生神力,其在叔父项梁的教导之下少年时期便有了兵家宗师境的文道修为,而在加入六国联盟之后当即被仍执掌阐教掌门之位的广成子收为弟子传授完整的玉清仙法并在不到四年的时间中就突飞猛进晋入太乙境,被时人称之为远胜匈奴‘老上’的当世人族第一天骄!

当然,老上一直在北俱芦洲北部边界的匈奴祖地未曾进入过中原,而项羽也一直在南瞻部洲及东胜神州的中原之地进行着渗透秦朝、打造自己的八千江东子弟的事业未曾前往过北俱芦洲,两人之间目前还只有对敌手的心向往之并没有其余的交际。

很快在修士界不断争论着谁才是下一位人族主宰之时,这第四年的年尾,人族始皇帝嬴政的傀儡替身为了彻底收纳属于秦朝势力的人间诸神开始了最后一次出巡天下。

本次出巡天下其实也是秦朝表示人间各势力准备开始逐鹿天下的最后通牒,在先后经过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及北俱芦洲之后,始皇车队停留在了较为靠近咸阳之地的平原津沙丘,‘始皇帝登临冥土’的讯息传遍洪荒三界。

在诸天势力的推动之下,天下大乱当即开始了!

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六国联盟中已经拥有太乙境修为的楚国人陈胜、吴广混入其中随同九千余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

这两人在六国联盟的任务指派之下,先以神通道术降下暴雨不断勾动山河异动,使得戍卒在蕲县大泽乡为受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又依靠幻术制造天地异象宣告‘大楚兴,陈胜王’蛊惑人心,最终再以修为实力慑服九千戍卒发动兵变,成功杀死有着太乙境武道修为的戍卒军官。

其后陈胜又携九千戍卒连克大泽乡和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章嬴政登冥土,大泽乡呐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