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极品书虫的世界>第六十四章 替王振背锅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ㄨ】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李舒崇,意外地穿越到了明朝的雁门关外,而且还是又聋又哑的状态。好在李舒崇比较乐观,既来之,则安之,正好感受一下古人的忠贞与风采。李舒崇看着风尘仆仆的众人,尤其是那白发苍苍的大明使者云靖,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首《金错刀行》。”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用来形容大明朝的忠臣云靖恰如其分,再合适不过了。

云靖作为大明天子的代表,二十年前手持使节出使瓦剌(元末明初时期的蒙古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分),不料却被扣留在瓦剌,在极北苦寒之地牧马二十年后,今天才在儿子云澄和众侠客的帮助下逃亡归国。只见他捧着那撮泥土,如捧珍宝似的,凑近鼻端,深深呼吸了好几下,那老者深深呼吸,如嗅异香,凄然地笑着。

李舒崇心想,也许很多人难以理解云靖的这种游子归来时,对故土恋恋不舍的感情。李舒崇小时候听奶奶说过,“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如果有谁要长时间出远门,就要抓几把家乡的土,带到要去的那个地方。如果到了外地后水土不服,就要用他乡的水浸泡家乡的土后喝掉,水土不服的症状就可以治愈了。小时候的李舒崇很不以为然,总以为是奶奶迷信,直到有一天,大叔离开家,要去广州待一段时间,说是学习最新的养殖技术。在他临行前几天,奶奶和爷爷在后院的空地上挖了一块新鲜的泥土,用手细细地捏碎,找了一块红布包了起来,非让大叔带上。大叔漫不经心地接过来放好,但我估计当时他心里也是不以为然的。

大叔到了广州之后,果然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上吐下泻,全身皮肤瘙痒无比,紧接着就开始大面积溃烂。到大医院里治疗后,吃了一些药,却并无好转。大叔在奶奶的提醒下,喝了浸过故乡泥土又过滤干净了的水之后,那种症状真的慢慢消失了。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从此整个鹅公滩李氏家族近百口人对故土之说深信不疑,无论远游还是出国,都要带上一捧家乡的泥土。

据说治疗水土不服还有另一种办法,凡初到一个地方遇到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的时候,如果没有带故土,也可以食用由当地黄豆制成的豆腐。原因是当地所产的黄豆是适合于当地水土所生的作物,各地水土不同,黄豆所蕴涵的内在有机元素亦各有差异。食用当地黄豆所制的豆腐,可以调整身体的体质以适应当地的水土,这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

李舒崇没有带故土,但是他很喜欢吃农家自制的豆腐,难怪上次穿越《射雕》时没有水土不服。这次进入的《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也是梁羽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李舒崇知道开头阶段的故事情节:明英宗正统三年,云澄与师兄潮音和尚、谢天华相约前往瓦剌腹地救父回国,不料在回来的路上,受到瓦剌左丞相脱欢派出的高手追杀,云澄为让父亲尽早返回大明,留下来断后,与众蒙古武士搏斗,但因其武艺粗浅,寡不敌众,被脱欢府中高手天龙上人打下山崖,生死未卜。谢天华与潮音和尚护送云靖和云澄yòu_nǚ云蕾至雁门关外五十里处时,被瓦剌国禁卫军统领澹台灭明拦住去路,澹台灭明奉右丞相张宗周之命,劝云靖返回瓦剌,否则将有性命之忧。云靖不听劝阻,反而痛骂澹台灭明。潮音和尚和谢天华二人误以为澹台灭明是来行刺云靖,一时言语不合,大打出手。二人与澹台灭明的武功不分上下,打成平手,澹台灭明深知云靖归国心切,于是将三个锦囊,送与云靖,让云靖分别到达雁门关三十里处、十里处和雁门关内时打开,可以应急。云靖非但不领情,反而痛骂澹台灭明。澹台灭明无奈,留下锦囊后独自离开。云靖一意孤行,没有理会锦囊妙计,于是到达雁门关后,被权臣王振派来的东厂番役们所擒,并赐一杯毒酒自尽,云靖含恨而终。潮音和尚和谢天华悲痛至极,大开杀戒,将雁门关外的东厂番役们全数杀光。谢天华在雁门关外立誓不杀张宗周,绝不回大明。将云蕾托付给二师兄潮音和尚,并让潮音带云蕾去小寒山拜四师妹叶盈盈学艺。自己则只身一人北上瓦剌行刺张宗周。

不过,为了亲眼见证一些重要的情节,李舒崇还是掐诀念咒,使身影渐渐虚化,隐身来到了众人的面前。只见那老者(云靖)眉头一展,双手一伸,把那女孩子(云蕾)抱上车来,众人环绕驴车,都像那女孩子一样,出神倾听,云靖又拿出一根竹杖(这就是使节了,代表天子,性命可丢,节不可毁。),杖头上有几根稀疏的旄毛,云靖就开始讲他自己出使瓦剌,却被瓦剌右丞相,汉人张宗周陷害扣留,牧马二十年的故事。云靖多年愤怒,久蕴心中,说到此处,冷笑着从怀中摸出一块羊皮,上面写着几行红字,隐隐闻到血腥味(这就是羊皮血书)。如果说瓦剌与大明之间仇恨是国仇,那么云靖与张宗周之间的仇恨就是家恨了。可怜七岁的云蕾,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起这份血书所承载的国仇家恨,难怪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替王振背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