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荣医>第一百四十章 与名义论辩

门外声音一响,片刻后有人进来。

是金颂远和他口中的那位江南道名医钟大夫!

紧接着,先时在外头守门的那丫头也匆匆走了过来,涨红着脸对谈元娘道:“大娘子,是婢子不好,没拦住人……”

谈元娘摆摆手,对金颂远冷笑道:“既然你口口声声是说关心麟儿,那便在此好生看着。只是男女有别,你最好站得远些,否则我这院子里的婆子们也不是好相与的!”

又对那丫头道:“去叫人来就近守着,你们亲家二爷年纪老大了还浑不懂事。长嫂如母,说不得我这个做嫂子的就只好多教教他了!”

左右是已经撕破脸了,谈元娘说话越发不客气。

金颂远只嘿嘿一笑:“我一片好心,大嫂非要当成驴肝肺。也罢,我便在此好好看着,且瞧瞧你千辛万苦请来的这位神医娘子究竟神不神!”

谈元娘的这间正房很大,又分内外两间。

金颂远跟钟大夫就站在内间门口,立金小郎的床边还有一段距离。金颂远又对钟大夫道:“钟大家,你方才说了,麟小郎得的是急惊风,可是如此?”

钟大夫道:“不错,小郎君分明是急惊风,为何又说脑炎?小儿急惊者,本因风寒发热而起,与‘脑’又有何关系?”

他踏前一步,虽仍然是一脸慈善模样,但问起话来却是半分都不客气。

江慧嘉道:“小郎君病起之初是因喉痹,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而小郎君咽喉干结,痰音浓重,喉痛难忍,是为风热喉痹。”

“一派胡言!”钟大夫打断了江慧嘉还未说完的话,又上前一步道,“小儿风寒发热,此乃常识,风热一说实在荒谬!”

江慧嘉知道,在伤寒论占据主流的大靖朝,跟本土的大夫讨论温病学毫无意义。

古代当然不乏名医,那些开创学派的医者更是了不起到后人简直连仰望都要觉得艰难的程度。

就比如东汉名医张仲景,一部《伤寒论》,后人继承研究一千多年,也是直到明朝末年才有人提出与之相对的温病论,并产生温病学派。

伤寒温病两派并无高下之分,但温病学派的独立,无疑是对伤寒论的一大经典补充。至此,中医的发展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而这一大步,华夏医者生生用了一千多年才真正迈出!

这一方面说明了《伤寒论》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以至于后人奉为圭臬,足足用了一千多年才跳出束缚,脱离窠臼。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温病学之先进——它是领先伤寒论一千多年的理论学派!

在温病学甚至没有萌芽的大靖朝,江慧嘉怎么跟人讨论温病?

这同夏虫语冰又有何区别?

至少,以江慧嘉今时今日毫不起眼的身份、名声、地位而言,她还没有资格当着天下医者大声说温病!

或许有那一日,只是不会是现在。

江慧嘉道:“风寒风热且不说,小郎君病由喉痹而起,病位在心、肝、脑窍。气营两燔,内陷心肝,以致昏迷抽风,肢体失用,呕吐不止。因此我将其称为脑炎。”

钟大夫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随即目露精光,意味深长道:“便依小娘子所说,又该如何治疗?”

江慧嘉道:“若是用药,当以白虎汤加味。”

“白虎汤加味?”钟大夫哈哈一笑,“小娘子一派胡言到最后,原来也是要用白虎汤加味。正巧,若由我来治,也要以白虎汤加味!”

江慧嘉淡淡道:“白虎汤是经方,此时降热最佳,但每一个经方应用在实际病例当中,添减改动时都应当有所不同。虽用白虎汤,我仍以为小郎君是温热病。”

白虎汤是传自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方,其经典程度,流传几千年都仍旧被无数医者反复应用。

但医生用药,并不是说你背个经方然后拿来套用就可以了的。

在一些常见的,或者并不复杂的病症上当然是如此,可要是碰到复杂的病例,假如仍然只知套用,那最后治不好病也就罢了,治坏了人才是最可怕的。

这也是庸医和真正医术高明的大夫之间的区别。

高明的大夫,用药加味和添减之时往往妙到毫巅。

江慧嘉不再同钟大夫论辩,只对谈元娘道:“夫人可有纸笔?我这就开方。”

在确诊了孩子的确是病毒性脑炎后,江慧嘉就在心中思索应当如何治疗。

即便是在现代,病毒性脑炎如若治疗不当,都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智力受损的后遗症,又何况这里是古代?

就算江慧嘉从小就学中医,可她也不得不承认,中医在抗病毒方面确实不如西医。

西医用药直接针对病毒,中医用药却是从脏腑、气机的运行出发。

从长远的阴阳平衡等角度来看,江慧嘉当然更推崇中医,可是要说用药直接,见效快,某些西药的优势是不容忽略的。

那么在没有西药的情况下,在甚至没有病毒这个概念的古代,她要怎么运用中医的手段,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呢?

在与钟大夫辩论的同时,江慧嘉就一边在心中思考。

到这时她终于思考明白,所以不再耽误时间,直接就要开方。

金颂远叫嚣:“小娘子说话颠三倒四,这还要开方?哈哈!大嫂,她开的方子你敢不敢给麟小郎用啊?对了,麟小郎现今的状况根本吃不进药,秋神医又不在这里,大嫂,你真由着她乱折腾?”

谈元娘只叫丫头拿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 与名义论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