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了一个合理的制度,对舰队的整体稳定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
周晨的这套制度框架还属于草创,起码在军事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磨砺与消化,反倒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民事行政委员会这两者实施起来最为顺利。
科学技术委员会得益于曹江峰等人的原班人马,新设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虽然人数从原来的十人增加到了二十五人,但由于周晨从一开始就打着科学家的主意,是以这二十五人也是当初最早进入地球舰队的成员。
有原来的框架作为铺垫,新的委员会一旦设立,也不过是改了改名字,扩大了一下规模罢了。
各项衔接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至于民事行政委员会,虽然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最为复杂,看似是最难磨合的,然而因为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先期撤离,而且先期撤离人员总数还不少,算上科学院与社会院的成员以及他们的家属,足足达到了一千余万。
自那时起,民事行政委员会的前身“社会院临时委员会”便已经担起了社会治理的纲,经过十几年的磨合,民事行政委员会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舰队治理体系和理论。
当然,随着人员增多,总撤离阶段上舰的百姓可不像先期撤离人员那么温顺懂得配合,压在民事行政委员会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
鉴于此,周晨特地让民事行政委员会暂时与军事力量委员会联席办公,必要时出动军力进行弹劾。
不过这种联席方式属于临时性质的,属于特殊时期的变通之法,开会虽然在一起开,但各自的指令下达渠道还要各走各的。
军权与民权最终必须剥离,长久让它们合并,对社会的稳定以及舰队的管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政治家手里绝对不能握有军权,这一来是为了防止野心家的出现,避免造成舰队内部管理层的畸形团伙化,从而避免造成舰队秩序的不稳;二来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卓有能力的政治家。
东汉光武帝时期,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在一片乱世中光复汉朝,是因为那时他身边猛将云集,拥有一大批扈从,这其中便有赫赫威名的“云台二十八将”。
这二十八人个个功勋昭著,按照历朝历代开国功勋的结局,这些兵强马壮的开国元老都应该不会有太好的下场,但“云台二十八将”是例外,汉光武帝几乎把他们全部保全了下来。
因为汉光武帝采用的办法是,除了少数几人外,其余的全部不再启用,让这些立有赫赫战功的老将全部赋闲在家。处理国家大事,就启用一批有担当,同时又有才华的年轻人。
汉光武帝这么做看似是鸟尽弓藏,怕他们威胁到自己的皇图霸业,事实上光武帝并没有忘掉这些功臣,每当逢年过节,或是有重大庆典,光武帝都会想到他们,让他们参加,还给予他们极高的礼遇。
若是有外国进贡的奇珍异物,光武帝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些功臣,会赏赐给他们。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功臣有功而无权,无法左右朝政,新进的官员有权,却还在建功,没有势力,也无法左右朝政,朝堂运作尽显合理化。
这便造就了汉光武帝不杀功臣的美名。
有些时候,人是抗拒不了诱惑的,周晨虽然不学汉光武帝那样完全剥夺政治家参与民事的权力,但军权却是万万不能沾碰的,一旦让他们既掌握民事权力,又接触到了军权,形成了团伙化的利益集团,那么人心的欲念就很难再让他们止步了。
若真到了那地步,周晨觉得反而毁了他们。
接下来的日子,地球舰队的撤离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临时居住地这边,每天都有数十万,数百万的人员乘坐飞船抵达这边,有几天遇到撤离高峰期时,甚至一天达到一千万人以上的情况也发生过,可把驻地的工作人员累坏了。
不过拼着一腔热血,哪怕再苦再累,他们都咬了咬牙坚持下来了。
加上这些抵达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积分达到要求,并且本人有撤离打算的,这就好办了,工作人员直接给他们做好登记,然后每人分发一个手表式的联络器以及一张身份识别卡,便让他们通关进入了居住舰。
之后会有相关的引路机器人负责将他们带到分配的住址,自有其他的人负责安置他们。
不过遇到积分不够,或者本人不打算撤离的,那就麻烦了。
积分不够不能撤离很正常,但一些人明明积分达到了,却不愿意撤离,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发生得还不少。
人性真的是一种很难预料的东西,有些人不到黄河心不死,哪怕地球舰队的工作人员再三告诫他们留下来的风险,但有些人就是认准了不想撤离。
在他们看来,或许漫无目的的飞船居住是一件极度折磨人的事情,与其去一个陌生的,完全没有概念的地方,他们情愿留在地球。
抱着这样想法的人,要么一开始就没有跟随大军撤离到地球驻地,要么撤离到地球驻地之后,突然又改变了心思。
人都是具有从众心理的,一开始大批的人都倾向服从政府的安排,准备进入撤离,但当有些顽固派吵闹着不要撤离,并且将撤离描述得十分恐怖时,不少人也跟着产生了退缩的想法。
于是在登舰口,每天发生得最多的吵闹,就是一些不能上舰的人吵着嚷着要上舰,而一些明明达到上舰资格的人,却也吵着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