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异界西游之岛主传>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灾降临的日期
中写道:“晋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含之得不饥。比还,斧柯已烂。至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后复入山得道。人往往见之,因名其山日‘烂柯山’。”

清初蔡方炳《增订文舆记》载:“衢州府山川:烂柯山,府城南,一名石室,道书谓青霞第八洞天。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弈。质置斧而观,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示质曰:‘汝斧柯烂矣!’质归家已百岁。

另外,余钰、刘兆元、王观文、周鸿、。顾元熙的《龙见壶稿》、《涤襟楼》、《宜园小品》、《芥园文集》、《兰因馆稿》等书中均有烂柯山王质观弈之事的专著。

民国十年六月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载:“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食之,便不觉饥渴。童子曰:‘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烂已尽。亟归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

可以说,在这茫茫的修炼历史之中,就是这短短的五百年,又或是这短短的一千年,还真是激不起什么大风浪啊!

(西游世界之中,时间观,也就是对于时间的描述,最为频繁的一句,就是那“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了。

《西游记》中出现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幻想,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

假设一个人坐上光子火箭,以光的速度到宇宙空间去旅行一年,那么,当他回到地球时,他的儿子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己却还是那样年轻,儿子反而比父亲老了!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以光速运动的钟走慢了,尺也缩短了,甚至连时空和光线都是弯曲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个相对论效应,就是当物体的速度十分接近光速(约30万公里每秒)的时候就会发生时空弯曲,时钟就会变慢,当物体速度超过光速的99.99以上时就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就会出现。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句话在《西游记》中时常出现。这话从科学角度来讲可能是错误的,但小说中的天上和地上是两个不同的时空,从这样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表述就是正确的。不管这句话正确与否,它在《西游记》中却是时常出现,并且有着很深的用意。

《西游记》一再提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何用意?《西游记》中提到:“……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请问大王,官居何职?……”

这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中,这也是吴承恩埋下的一个伏笔。吴承恩在唐僧师徒取经之前交代了这个时间的差距,与唐僧师徒取经中碰到在天庭里修炼成精下界作乱的妖怪有着直接的联系。

原著中讲到:“黄袍是个甚怪?”行者道:“陛下的驸马,是上界的奎星,令爱乃侍香的玉女,因思凡降落人间,不非小可,都因前世前缘,该有这些姻眷。那怪被老孙上天宫启奏玉帝,玉帝查得他四卯不到,下界十三日,就是十三年了,盖天上一日,下界一年。随差本部星宿,收他上界,贬在兜率宫立功去讫,老孙却救得令爱来也。”

类似的情节在《西游记》中不止一次的出现,神仙没注意,某个妖怪下凡作乱了等等,但只有几天的功夫。可这几天,在人间却是几年。大家试想,假如天上和地上的时间是一样的,天庭管理再差,也不会出现十三年都发现不了有动物修炼成精下界作乱的事情。时间一样,那妖怪在人间只有几天,还怎么作乱呢?只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才能显示出天庭只是疏忽,而妖怪却在人间作乱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了。这样,妖怪作乱的时间也就有了,情节的发展也就正常了。

这里会出现一个疑问,天庭里这些修炼成精到下界作乱的妖怪是第一次下界吗?显然不是。以青牛精来说,原著说到:“行者入里,……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行者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老君大惊道:“这孽畜几时走了?“正嚷间,那童儿方醒,跪于当面道:“爷爷,弟子睡着,不知是几时走的。“老君骂道:“你这厮如何盹睡?“童儿叩头道:“弟子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当时吃了,就在此睡着。“老君道:“想是前日炼的七返火丹,掉了一粒,被这厮拾吃了。那丹吃一粒,该睡七日哩,那孽畜因你睡着,无人看管,遂乘机走下界去,今亦是七日矣。“

类似这种事情还有很多,还有神仙一时兴起喝多了,坐骑等下界作乱的事情。神仙不眷恋凡尘,可那些修炼成精的动物可就眷恋了。所以说,青牛凡心不死,下界作乱。假如没有“西天取经”被孙悟空给碰到,那这青牛精会怎样?还是会被老君找回去。这其实也告诉我们,类似青牛精这样的从天庭里偷跑出去私自下界作乱的妖怪还有很多,哪个神仙身边没有个坐骑、宠物之类的?肯定有。之前私自下凡,被发现的时候,只是仙童为了免除责罚偷偷的把他们找回来,或者神仙自己把它们找回来罢了。唐僧要是晚个一年两年去取经,说不定碰到的就是黄牛精、黑牛精了。

从《西游记》的讽刺角度来看,吴承恩用这一点来讽刺当时的官场,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灾降临的日期--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