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李孔荣也希望航母设计师尽可能的增大增长甲板,于是一副长两百四十五米,宽二十九米的大甲板就出来了。两头凭空加长十米已极为鲜见,两侧凭空增加四点五米就很不正常了。这等于说两舷炮廊上的高射炮难以对顶部攻击——超宽的甲板封死了高射炮四十五度以上的射击角度,这些20高射炮只能对准海面射击。
航母真正的设计师对此是完全持反对意见的,但李孔荣还是压下了任何反对意见。为了多排一列飞机,他宁愿放弃两弦炮廊上高射炮的对空火力,而把保卫航母上空、也就是防御日本舰爆俯冲轰炸机的任务交给了舰桥以及航母前部的高射炮台。这是及其危险的措施,但也秉承了他一开始就反复强调的航母防空原则:放过十架舰爆也不能漏掉一架舰攻。
二十九米宽的甲板理论上可并排放置六架战斗机或四架攻击机。七十二架舰载机需要四十四米> “汉盛,我说的办法不行么?”见李孔荣一直在沉思,马德骥不得不问道。
“大概是可行的。”李孔荣不好打消他的积极性。“不过你漏算了舰桥啊。”
“舰桥?”马德骥猛的一愣,而后失笑道:“对,对,我忘记了舰桥,舰桥是占甲板位置的。”
“也不是没有办法。”李孔荣想到因雷达而暴露位置的预警机机,又想到美太平洋航母特混编队在战争后期的舰载机比例,道:“我觉得舰载机的比例应该做一个调整:攻击机固定在三十六架,战斗机也固定在三十六架,这样将有更多的护航力量。”
“对半?这样攻击的力量就少了啊。”马德骥嘀咕道。
“可如果使用雷达必定会暴露目标啊,所以必须增加战斗机数量。”李孔荣说道。“攻击机可以挂两条鱼雷,三颗五百公斤炸弹,火力上已经是一般攻击机的两倍了。还有就是战情中心必须完善、舰载机的无线电也必须完善,这是很重要的。”
“战情中心是指挥重心,这我知道。舰桥上一切舱室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战情中心的。”马德骥道。“无线电听说也选用了当前最好的通信系统,电台功率五瓦,采用100-124mhz甚高频波段,三千米高空语音通讯为一百五十公里,对地语音通讯为两百公里。”
“难道不能更远一些?”听闻语音通讯距离只有一百六十公里,李孔荣有些失望。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马德骥只负责舰船,无线电能不是太清楚。
此时几个人已经绕着船坞转了一圈回到原点,周茂柏带着李孔荣回了办公室。李孔荣一直在想着语音通讯距离——全是单座飞机,一边开飞机一边打摩斯电码是不可性的,应该要想增加机载电台功率,这样预警机和攻击机群的距离才能拉远一些。不然双方到时可能只有单向通讯,攻击机群能听到预警机的命令,但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回复命令。
“先生,这是宁海号的船模。”回到船厂办公楼,副总设计师安迪·布朗请李孔荣观看宁海号的船模,他是想听听李孔荣还有什么修改建议的。
船模放在水池里,比例为一百比一,这艘正是当初送至美国海军造船局做水池实验的那艘船模,据说当时美国人看过飞行甲板后直呼中国人疯了。其实除了过宽的飞行甲板,这型航母设计的还算不错。封闭式舰艏,双层开放性机库,升降机类似埃塞克斯级那样使用舷侧升降机,且每次可提升两架舰载机。
这一点很快被美国人吸收采用了,可这个设计最后又让海军航空局否决——现有的舰载机都不能折叠机翼,以后的sbd俯冲轰炸机也不能折叠机翼。而采用中国人掏钱研发的破坏者攻击机,航空局评估认为单人攻击机不利导航,更缺少自卫火力> “先生,甲板太宽了,它完全挡住了两舷炮廊的射击角度,这对于防御俯冲轰炸机非常不利。”安迪·布朗又一次提到甲板宽度,他自己都忘记这是第几次了。
“布朗先生,如果甲板太窄,那飞机就会少放一列。”李孔荣是第一次当面回答这个问题。“我宁愿放弃部分防空火力也要多放一列飞机。这是使用者的要求,请你不要在意。”
“先生,袭击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空中。美国海军舰载机有两种轰炸机都是从空中发动进攻的,如果放弃对空防御,交战中航母中弹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布朗希望能说服李孔荣,趁着现在还有可能改。“另外舰桥附近的三英寸高射炮威力严重不足,它们的口径太小了,最好能安装十二门五英寸或者四点五英寸高射炮;40高射炮虽然数量充足,可威力不够。”
“布朗先生,完全没有必要。十二门三英寸高射炮就够了。舰桥不能安装大口径火炮,你知道我们是双层机库,重心已经很高了。如果安装大口径高射炮,压舱物又要增加,增加则排水量也会增大,排水量大了马力只有十万五千匹,航速就要下降。要想航速不下降,燃油和弹药就要减少,这又要影响作战了。”
李孔荣描述着更换五英寸高射炮的坏处,十万美元一门很贵不说,十二门加上炮座有两三百吨。舰桥重了,升降机那边为了平衡也要加重,到时候重心又高了。这本质上是一个系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只能在各个方面做一个取舍。布朗不懂日本海军,他根据常理选择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