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罗马人来说,除非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不然绝不会让敌人军队深入己方腹地,更不会让敌军开到罗马城下!
当然,就算开到罗马城下,曾经的罗马人也不会屈服的!
嗯,仅仅只是曾经……
西罗马帝国的十万大军就这么堂堂正正的挡在了斯巴达军队的前面,然后选择了他们最擅长的,适合步兵方阵冲锋的平缓地带进行决战!
十万罗马大军列出的阵线也是中规中矩,西罗马帝国的统帅研究过李立国的打法,其实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唯一值得称赞的无非就是那只数千人的骑兵部队罢了。
可是,在双方军队规模都超过10万人的情况下,数千骑兵根本起不到绝对性作用!
那些法兰克人之所以被打败,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组织纪律非常差劲,被敌人进行了成功的夜袭并且还在自己的营地里处于弱势!
法兰克人当时能顶住斯巴达人的进攻一直打到天亮已经算是奇迹了,挡不住斯巴达军队骑兵部队的最后冲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罗马人可不会犯法兰克蛮族那样的错误!
训练有素的罗马正规军团,绝对会告诉斯巴达的偷袭部队,什么叫做一个逃不了!
而堂堂之阵上,罗马人本身的骑兵部队赢弱,不代表他们的步兵对付不了骑兵部队!
不然的话,东罗马帝国早就被骑兵为主的萨珊帝国给击垮了!
如果李立国胆敢让他的骑兵冲击没有崩溃的罗马军团步兵方阵,绝对会损失惨重!
或许那些斯巴达骑兵对辅助军团的轻步兵威胁能大一些,但对于罗马人来说,那些辅助军团士兵从来没有被当作作战主力,他们只是一群进行远程支援的轻步兵和跟在后面捡漏的二线部队罢了。
罗马人和希腊人的战斗方式差不多,打仗时,一般都是作为主力的正规军硬抗,作为炮灰的轻步兵们只是用来掩护侧翼和提供一些远程力量而已。
自然而然的,罗马人的阵线是罗马军团在最重要的中路,辅助军团被安排在了俩翼,冷兵器时代战争中路军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就算侧翼被突破,那有着众多人数的辅助军团也能给中路的罗马人拖住足够改变阵型的时间,不会让整个军队阵线雪崩!
侧翼迂回加包抄什么的说起来很简单,但要想对数万大军这么做,那绝对是一个非常考验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一件事情!
西罗马帝国大军统帅非常清楚,对面的斯巴达军队只是进行了不到一年的抢掠加集训而成的新生部队,这些人要是能快速突破罗马辅助军团的侧翼,并且还能阵型完整的迂回包抄罗马正规军团,那就是上帝想要让西罗马帝国灭亡了……
显然,西罗马帝国军队统帅不认为斯巴达王国的士兵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李立国也很清楚,那种想法只能做梦时想想而已……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到一年时间拉出来的军队,顶多也就能打打正规战了,其他什么奇谋啊什么的,还是别整了,弄巧成拙绝对不是吓唬人的事情!
能打出各种奇迹的军队,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而且向心力爆棚的精锐?!
可惜,这俩点,斯巴达王国的大军一点也没粘上……
不过,就算是堂堂正正的打会战,李立国也是信心十足!
因为他拥有着超越罗马人的战略眼光,有着地球历史上数千年冷兵器战争的基本常识,非常明白罗马军团看似强大,其实他们的缺陷是多么的严重!
真要是较真的话,罗马人能取得这个成就,只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太弱了而已,要是把同一时期的大汉帝国军队和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军队拉出来碰碰,胜利的绝对是大汉帝国军队!
双方的战术和战略眼光几乎相差了一个时代!
罗马帝国的武力水平更接近东方世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斗力!
说句难听的话,连马蹬都没有,罗马帝国能发展到这个程度,也算不容易了……
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支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
步兵支队战术的出现,使战斗合理化,特别是对于那些无组织的蛮族军队而言!
这个战术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防止挥舞武器时遭到阻碍。
2、为能迅速移动,各支队之间留出容纳一支部队通过的空间。
3、可以快速换下伤亡惨重的部队。
4、可以应对敌人的移动。
这些都是冷兵器时代最常见的难点,而那些蛮族军队之所以战斗混乱,基本也是因为这几点原因造成的。
中路的罗马军团每横列40人,纵3人。两人之间间隔1.8-2米。横列的各支队之间留出容纳一支部队通过的空间,各支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线列组成。共和国时代的三线列组成为: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
不过现如今的西罗马帝国即使三线列不变,但组成部分早就变样了,第一和第二横列不少人都是新兵蛋子,第三横列也不是什么所谓的成年兵,只要有过战斗经验并且从军年头够长训练充足,就可以呆在第三横列……
马略改革后,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4500——6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且辅助军团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