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启光中学有个篮球队>第六十四章 卢峰之战(4)

启光队员回到休息席的时候,苏以凝和顾瑜正忙着给王也先包扎,老王的鼻侧边和鼻腔都破了皮,流了很多血。

王也先的创口不大,并没有什么要紧,只不过李霄阳下黑手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恨,所有人都咽不下这口气。

在更衣室中,苏涵平针对队伍进行了重新布置:“上半场的比赛基本上已经把卢峰逼出老底了,下半场我们绝对不会再留情!这一次,我要你们发挥出百分之两百的实力,让他们好好看看启光的实力!”

“对!把他们打趴下!看他们怎么猖狂!”

“尤其是萧磊和李霄阳那两个只会下黑手的败类,!”

“尼玛的,不把他们打得满地桃花开他们就不知道花儿为何这样红!”

看着群情汹汹的队员们,苏涵平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启光现在士气可用,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虽然这是用王也先的破相换来的。

“我准备在第三节彻底打垮卢峰!”苏涵平捧着战术板道,“卢峰的战术主要围绕李霄阳和何其观,他们擅长通过掩护挡拆来进行得分,所以接下来我们采用2-3联防,卡死对方的两个内线。”

“第三节陆宁,孟亦良,李靖峰,叶柏名还有卫逸你们五个人上,李靖峰防守时提到有球一侧禁区线上,对方喜欢45度角切入,一旦切入,立刻和近侧底线球员包夹!远侧底线球员填补内线!懂了没有!?”

“明白!”

“至于进攻端嘛!”苏涵平捏着下巴瞟了眼卫逸,他其实挺想试验一下球队的新杀手锏的——这个名为雷雨行动的,听起来就牛逼哄哄的进攻体系。

在苏涵平心目中,孟,陆,叶,李,卫五人是未来的绝对主力,而这个雷雨战术,就是之前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这是个非常契合这五名主力特长的进攻体系,而且是只有这五名主力同时在场时,才能发挥出启光全部实力的体系!

跑轰战术,与nba大名鼎鼎的三角战术,双塔战术,普林斯顿战术等齐名著名战术!(前番说过,这里的战术其实用进攻体系来替代更为妥当,不过姑且还是按照习惯吧)英文名叫runandgun,顾名思义,主打奔跑和投篮,以快速流畅的运动战为特点,球员们通过不断的移动和传导球创造出手机会,任何一个队员可以在任何一个地点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任意时机出手,不受具体的规则所限制!

这其中以05-06赛季的太阳队为最典型的代表,能打跑轰战术的球队需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的条件:

其一:速度,跑轰战术不适合姚明、邓肯、霍华德这种站桩型内线,它需要灵活的中锋,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中锋。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一个能防遍234号位的锋线摇摆人。这一点,李靖峰这个灵活中锋的条件非常符合,他爆发力和弹跳力好,身体瘦长,脚步灵活,速度也非常快,正是跑轰内线核心的不二人选;而陆宁和孟亦良都可以胜任摇摆人的重任。

其二:投射,跑轰战术多依靠外线手感,全队都需要有不错的进攻能力,尤其是四号位,更需要投射能力很强的球员。在这一点上,启光的这套主力阵容外线投射能力都很不错——除了新手卫逸,但卫逸不需要投篮。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启光的王牌射手,四号位上的叶柏名更是当仁不让,他简直就是为跑轰而生的!

其三:控卫,正如纳什成就了跑轰的偌大名号,跑轰战术也的确需要一个核心发动机。跑轰所有的要素都建立在一个强大的控卫身上,他的速度,突破,传球,视野以及时机掌握能力都直接影响了跑轰战术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其余四个主力都跟跑轰战术的特点非常契合,苏涵平也仍下不定决心来,因为它对控卫的要求太高了,苏涵平不知道卫逸能否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如果没有好的控卫,那就不可能会有跑轰的存在——没有小斯,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但如果没有纳什,太阳就黯淡无光了。

其四:替补,炮轰战术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防守的薄弱,毕竟把70的体力都用在进攻端,必然会使防守端力不从心。毕竟跑轰战术的核心就是在于进攻高于一切——不怕你得分,因为我有信心得到比你更多的分数。然而篮球不是只靠首发五人的,篮球靠的是一个团队,除了主力之外,启光还有一批擅于防守的替补队员可以形成互补,这也是关键。

综上这四点,是苏涵平最终选择跑轰战术的原因,他拥有一支很适合跑轰战术的团队,而且他也不怕跑轰战术被阵地战所限制,因为他了解高中联赛。

不比职业联赛,高中联赛的防守强度并不大,防守战术也并不精深,毕竟都是一批非职业的高中生。对付跑轰,需要严谨且默契的防守体系来全方位遏制对方的穿插挡拆,但这正是业余球队的短板。

再说,他麾下的这五个首发如果不打跑轰战术,那根本就是浪费了他们的天赋。这五个都是速度型的球员,哪怕是中锋李靖峰,他的速度和爆发力也都很不错。这样的阵容,打阵地战只会限制他们的优势,只有跑轰,唯有跑轰!才能把他们的长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选择跑轰,那么孟亦良和陆宁两个小前锋重位的问题就没有了,在跑轰战术里谁都是进攻发起者,没有严格的位置划分;选择跑轰,那李靖峰吨位不足灵活有余的尴尬也没有了,他的一手投射能力反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卢峰之战(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