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腾1856>第五十四章 开疆拓土(2)

对于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菲律宾,曾纪泽和刘永福都觉得,要先下手为强,战决。

刘永福问道:“现在新式黑旗军一共一万人,除去驻守东万律、泗水等地的军队,能够外派的新式黑旗军大约有五千。这仗能快打赢吗?”

曾纪泽说:“西班牙王国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政局一片混乱,在菲律宾的西班牙军队多是老弱病残,在岛上也不得人心。菲律宾是岛国,打仗还是靠海军。西班牙海军也仅有一些旧式木壳军舰。我估计黑旗军舰队彻底消灭西班牙的海军没有问题。你派人联系岛上的华人,准备起义,里应外合。我之前已经派人暗中联系了菲律宾的苏丹,他们也答应起义。马上就要到夏季了,天气炎热,西班牙人必难以适应。如果黑旗军舰队消灭了西班牙海军,切断岛上物资供给,和岛上的军民里应外合,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我们有利。”

刘永福问道:“这次出征,你是我们的大总统,还亲自去吗?”

曾纪泽道:“总统也是军队统帅,这一战对大汉国来说十分重要,黑旗军舰队我亲自指挥,6军统帅,还得你出马!”

在茫茫的南海,曾纪泽泗水港口登上了“龙腾”号巡洋舰,指挥黑旗军舰队的六艘战舰南下,带着八千黑旗军,保持充足的燃煤,逼近马尼拉。曾纪泽为舰队购买了一艘八百吨的运煤船和一艘六百吨的补给船,在出前还下令整个战舰入坞,对机械部分大修,把船体水下部分清除干净,并将军舰白色的船舷一律漆成不起眼的灰色,以防止在海上暴露目标。

为了搞清西班牙舰队和菲律宾岛上的设防情况,曾纪泽派了四个密探去马尼拉潜伏,让他们装成游商,从到香港的西班牙人那儿重金刺探情报。不久,曾纪泽就打探好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

之后,曾纪泽带领黑旗军舰队的六艘军舰,轰隆隆直奔菲律宾的马尼拉,桅杆上高高飘扬着黑旗军的旗帜,升起了克虏伯重炮,黑乎乎的钢铁炮口,对准了菲律宾的国土,杀奔吕宋岛的马尼拉湾!

马尼拉港湾,如一条蓝色的丝带,飘于吕宋岛西南部,三面为6地。吕宋岛的地势很低,西班牙舰队在菲律宾总督、海军少将蒙托尔特的带领下,躲进马尼拉港湾,坚守不出。

蒙托霍少将手中唯一有战斗力的军舰,是一艘一千吨级的“克里斯蒂娜”号巡洋舰,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是一艘老掉牙的木质炮舰,靠其本身的动力,还开不动。此外是5艘军舰,排水量只有5oo吨,这种十八世纪的装备,打打菲律宾那些土著还凑合,这和拥有“龙腾”号、“龙兴”号、“华夏”号三艘千吨级别的蒸汽兵轮的舰队来说,吨位和火力差距相当大。

一轮昏黄的落日,从蔚蓝的海平面缓缓下沉,明亮的天空渐渐变暗了。夏天夜幕降临,湿热的海风呼呼吹到菲律宾总督蒙托尔特烦躁的脸上,他的胡子显得浓密而萎靡。这个中年人,刚到菲律宾当总督,日子过得很奢靡,跟欧洲的君主差不多,他独断、暴戾、严酷,搞了七个棕色皮肤、胸沉的菲律宾土著女人当老婆,每天选两个侍寝,生了一大堆混血的杂种孩子。

在菲律宾,西班牙海军少将蒙托尔特的军队就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他的话就是菲律宾的王法,他对岛上任何人都有生杀大权,从来都是别人怕他,包括他的老婆孩子。

此刻,蒙托霍生平第一次感到害怕,他站在“克里斯蒂娜”号的甲板上,目不转睛望着日落的方向,感到很不安。

作为欧洲人,蒙托尔特对中国人的印象,来源于欧美报刊和舆论甚嚣尘上的华人威胁论,他对华人有点恐惧。因为在历史上,中国很强悍,三度打到了欧洲,第一次是在4世纪至5世纪: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附汉称臣,东汉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迫使部分北匈奴西迁。西迁至欧洲的匈奴人对罗马帝国不断征伐掠夺,致使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衰败,间接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灭亡,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使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

第二次中国人攻到欧洲,生在11世纪至12世纪:隋朝时突厥分裂为和西突厥,两者相继被唐朝灭亡,部分西突厥部落西迁至西亚,建立了多个国家和王朝。突厥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了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第三次进攻生在元朝,这一次杀得欧洲人胆战心惊的是蒙古人:拔都率领的蒙古第二次西征在攻占布达佩斯后,前锋攻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主力渡过多瑙河,攻陷格兰城。这次蒙古西征在欧洲大地引起一片恐慌。蒙古人通过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起疆域庞大的帝国。中国的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一系列先进明正是这时候传入欧洲。

到了19世纪,晚清帝国衰落,但中国人口四万万人,十分庞大,很多欧洲人都担心华人强大以后,向全世界移民扩张,直接威胁全世界。世界舆论这时候仍然把中国人视为洪水猛兽,庞然大物,加之黑旗军刚刚在爪哇海打败过荷兰人,统一婆罗洲,兵峰强盛,蒙托尔特觉得西班牙军队实力不如荷兰人,害怕和曾纪泽率领的黑旗军正面交锋,他期待能用水雷战取得这场非对称性战争的胜利!

西班牙这欧洲没落的国家,在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的海盗德雷克击溃,就丧失了海上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开疆拓土(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