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腾1856>第186章 持久战

英德大海战的同时,在西线,德军靠着中国坦克,迅速占领比利时的伊普尔。法国陆军部长加利埃尼将军见识到中国坦克的威力,说服法国政府也向中国下了五百辆的订单,在凡尔登和德军对抗,双方又陷入了持久战。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在1908年圣诞节前夜,就给正在对战争失去耐心的德皇威廉二世起草了一份备忘录,预估了军事上可供选择的战略,备忘录里写着:“陛下,英国在大陆上的主要武器是法国、俄国的军队,俄国军队在东线不足为虑,我主张集中攻击法国,法国在军事上的努力,差不多已经到尽头。如果能使法国人民懂得,就军事意义而论,他们已经再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不放弃抵抗,死亡就会到来,英国手中最好的武器,就会被我们打落了”。

施利芬打算在西线选择一个在法国人情感上被奉为神圣的地区,“把法国人把血流尽”,为了防御这个地区,法国人将不得不投入他们所有的每一个士兵。

施利芬最后选择了凡尔登,这是一个约有一万四千人口的沉沉欲睡的法国省属城镇,在罗马时代就是一个军事要地。2000年前,伟大的恺撒从这里征服了高卢人。施利芬也打算从这里击溃法军。

凡尔登由一个凸入德国防线的大规模堡垒综合体保卫着。而且,凡尔登还令人不安地接近德国的主要铁路系统,大概只有十二英里。

为了保证得到德皇同意,施利芬派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分别担任军团的司令和参谋长,并要求向凡尔登方向,进攻默兹地区。

增援军从德国军队中久经沙场的部队抽调。三个军于1909年1月转给兴登堡指挥。在休养营地作短暂休息后,勃兰登堡的第三军开到了。

到2月中旬,有十三个多师部署在阿尔贡、香巴尼和洛林中间或周围的突出部。在一块二十平方英里左右的防区,集中了令人惊愕的大量兵力。

虽然施利芬保持名义上的指挥权。关键性的决定,却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作出的,但整个战役的中心战略,依然是由施利芬制定的。

德国为这个庞大攻势所作的准备,先是惊人地把大炮从东线、巴尔干半岛和克虏伯工厂等处集中起来。排列在进攻现场周围的,有五百四十二个掷雷器。连同翼侧的武器,有一千四百多门大炮排列在不到八英里长的战线上!在这些大炮中间,有13尊震天动地的四百二十毫米口径的攻城榴弹炮上场。比攻打比利时列日堡垒的巨炮还多。

德军还有一种特别可怕的武器,那就是掷雷器,它发射装有一百多磅高爆炸药和金属碎片的榴霰弹。可以看到雷在一个高高的弓形物一个连一个滚动着,但一旦看到这种前兆,往往为时已晚。爆炸会摧毁整段的堑壕。

德军另一种可怕武器是一百三十毫米的小口径高速炮,它以步枪子弹的速度发射五点二英寸的榴霰弹,使法军来不及觉察到就丧了命。德军还采用了喷火器。

1908年,在比利时的列日和那慕尔要塞被大贝尔塔炮攻陷之后,霞飞认为凡尔登堡垒在军事目的上已无用处。有四千多门炮撤离炮台,其中至少二千三百门是大口径火炮。实际上拆除了它的全部防卫措施。

1908年底,南锡议员和卓越的军事分析家埃米尔.德里昂上校所写的一份报告,送到了当时已经担任陆军部长的加利埃尼将军手中。报告强调迫切需要更多的炮、人力和补给凡尔登堡垒,甚至包括有刺铁丝网在内。

加利埃尼将军不像霞飞,他战斗经验丰富,马上派了法国陆军委员会的另一个代表团去访问凡尔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凡尔登是太阳之王路易十四年代最伟大的军事军事工程师沃邦的杰作!凡尔登的堡垒群分布在林木茂盛的山峦间,中间是崎岖的山路相连,凡尔登镇位于堡垒群中心,就好像一个大碗里的梨子。易守难攻,值得拥有!

一份肯定凡尔登防守价值的报告。很快被送往加利埃尼那里。加利埃尼马上决定增兵防守凡尔登。

在1909年2月21日清晨,天空刚飘过雪。空气奇寒。德军发动了攻击。

沿着六英里前线,隐蔽的德国炮群以一小时十万发的速度,把炮弹射进堡垒综合体。有两百多万发炮弹密密麻麻地落在以凡尔登、布拉邦特和奥尔内的村庄为界的十四英里左右的三角形地区中,把法军的前沿堑壕都炸光了。经过十二小时轰击后,德国搜索部队在黑暗里匍匐前进,以试探法国的抵抗力。

到2月23日夜间,德军没有什么新成就。尽管数量上的优势在火炮方面是七比一,部队方面是三比一,他们只前进了两英里,俘获了不过三千名俘虏。第二天,他们攻破了法国的主要防线,俘获了一万名俘虏,六十五门大炮和大量机枪。与此同时,大量的德国火炮轮轮相接,在他们的步兵部队之前,射出连续不断的滚滚炮弹,夷平了堑壕,炸毁了碉堡,并把森林炸成碎片。

由于进攻的猛烈和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法军士兵冻麻木了。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征集的轻步兵,习惯于阿尔及利亚炎热气候,在零下十五度时,变得脆弱不堪。

2月24日清晨,一营法国轻步兵冻僵到不省人事,当时指挥法军的少校也倒下了。于是由一个上尉担任指挥,但他的官太小,其他人不理睬他,背转身来就逃。由于一小队机枪在他们背后开火,士气才告“恢复”。

法国陆军


状态提示:第186章 持久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