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腾1856>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

法国海军的少将雷蒙·卡尔从其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上,接到侦察船的报告,面露喜色,对副官纳尔逊·卢梭说:“中国海军的指挥官真是愚蠢透顶。不懂海战,竟然平行纵队前进!要知道,攻击敌舰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我们的巨舰横在对方舰队的前进路线上,构成一个t字或丁字形,使得我们所有前后主炮和一侧的所有舷炮都能瞄准对方,而对方只有纵队最前方的舰,艇的前方主炮能够予以还击。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教训中国舰队!马上传我命令:‘敌舰已在海上,我们的军舰分成两个横队前进,准备全面出击’。”

而在共和号的甲板上,邓世昌和方伯谦拿着双筒望远镜,仔细观察海面的状况。

方伯谦问:“邓大人,你说法国佬会中我们的计,赶出来攻击我们的纵队吗?”

邓世昌说:“放心,法国佬一向自负,加上他们的六艘军舰都是七千吨级的装甲巡洋舰,速度快,火力猛,我们摆成纵队,他们肯定会出来攻击,叫潜艇分队的兄弟们做好战斗准备。军舰也升起重炮,准备追击。”

上午11点30分,法国远东舰队的六艘军舰“巴黎号”、“弗高克斯”号、“安卡列”号、“卢梭”号、“法琳科甲德”号、“法兰西”号“一”字排开,快接近中国舰队时,法国海军少将雷蒙·卡尔发现中国舰队还是没有改变纵队的队形,便下令舰队全速前进,准备炮击中国的军舰,他没有想到,中国海军现在已经由霍兰设计制成了四艘潜艇,正等着他们。

雷蒙·卡尔的副官纳尔逊·卢梭无意中发现了舰队前方的海域似乎有黑乎乎的东西,报告道:“长官,前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

雷蒙·卡尔回答说:“什么东西在动?你是说鲨鱼吗?”

纳尔逊·卢梭睁大眼睛,把单筒望远镜拉长,盯着水面,说:“好像不是,像是钢铁造的东西。”

雷蒙·卡尔大吃一惊:“钢铁怪兽?”

等他们看清楚这钢铁怪兽是潜艇时,已经晚了。

早期潜艇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往往采取水面航渡,发现目标后潜行接近,实施鱼雷攻击后,上浮水面后全速撤离的战术。霍兰设计的潜艇,该艇在水面航行时,主要用内燃机作为动力,同时内燃机带动发电机给潜艇上的蓄电池充电,潜艇转入水下航行时,内燃机停止工作,改由电动机驱动螺旋桨推动潜艇运行。同时,电动机还保障了艇上的生命维持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的运行。潜艇的基本作战手段是鱼雷和水雷。在“潜龙”潜艇前部和后部分别装置鱼雷发射管,拥有4具533毫米艇艏鱼雷发射管,可向敌方军舰发射8枚鱼雷,随着艇长的一声令下,一枚枚鱼雷嗖地飞了出去,直奔“巴黎号”旗舰,“砰”的一声巨响,击中目标,浪花被激起一阵大雨。而潜艇却安然无恙,只是在炸弹击水时受到水波冲击,轻微震动。

挂着总司令将旗的“巴黎”号被一枚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造成13x39英尺的破口,但是它依旧保持在队列中。“弗高克斯”号、“安卡列”号就没那么幸运,“弗高克斯”号被三枚鱼雷命中,炮塔瞬间失灵,火焰径直窜向发射药存放库,如果该处的70吨火药爆炸,发生一场可怕的爆炸,在后面的“法兰西”号不得不转向躲避爆炸后形成的烟雾和碎片,竟然撞向了“安卡列”号,“安卡列”号落水官兵在水中苦苦挣扎,但是很快他们就被炸弹形成的漩涡吸入水下,船上875名法国官兵只有9人幸存。

当发现中国潜艇把一枚又一枚的鱼雷轰向法国的军舰时,雷蒙·卡尔这才意识到上当了,赶忙下令舰队调换方向,正当法国舰队调换方向之际,邓世昌率领的舰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

上风的纵队由邓世昌指挥,下风的则由方伯谦指挥。由于担心雷蒙·卡尔逃回海南的港口,邓世昌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而改向其前卫的中央冲去。

方伯谦则指挥着舰船则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

“开火”,邓世昌一声令下,中国巨舰上的火炮发出了雷鸣般的怒吼,

当“共和”号向“巴黎”号开炮时,“共和”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切进了法舰“巴黎”号和“法兰西”号之间。

“共和”号用左舷炮轰击“法兰西”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

接着又对着“巴黎”号发射右舷的火炮。经过40分钟的猛烈轰击之后,“法兰西”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乘员死者304人,伤236人,开始下旗投降。

“巴黎号”也立即为三艘中国舰所包围,主桅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直到从“北京”号船桅上射来一颗枪弹,子弹打入了雷蒙·卡尔右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扑倒在甲板上,还爬起来说:“中国人,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他被抬入了船舱,到了下午2时30分,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一仗,法国六艘军舰被中国潜艇干掉了两艘,被邓世昌的舰队击沉了三艘,另外一艘被俘虏。邓世昌的舰队继续前进,抵达了海南岛的临高角和秀英,看到法国人建立的两座灯塔,邓世昌下令:“把这灯塔轰掉!”

“共和号”上的重炮升起,轰隆隆几声巨大的炮


状态提示: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