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腾1856>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
队提供的气候条件、储备物资的建筑物和驻军数量等状况拟定的,万无一失,当时的东北风,帮了中国人的大忙,二十艘装满了炸弹的飞艇,以每小时平均4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1500米左右高度的空中飞行。

中午十二点钟,蒋百里指挥的飞艇部队飞临海参崴城上空,开始了精彩的高空轰炸表演!这时候驻扎在海参崴的俄军,正在埋头吃中午饭,驻扎在军营中的沙俄一个军的多数人还在屋里就餐,或者三五成群的在操场上闲晃消食,根本没想到这些飞艇是来轰炸他们的。

蒋百里的飞艇飞到俄军的指挥所上空,稳定住飞艇的飞行状态后,让掷弹手估测了距离,拉动掷弹机扳手,悬挂在飞艇身下的四枚炸弹,脱离飞艇,依着惯性向前水平飞行一段距离,一头扎下去,从屋顶直贯而入,“嘭”的一声巨响,浓烟滚滚,房子燃烧了起来,火光冲天!

蒋百里兴奋喊:“击中了!”

“兄弟们,开始投弹!”

二十艘中国的飞艇开始持续轰炸俄国军营,当时俄军军营主要是木制营房,被集中轰炸,木梁瓦片乱飞,松木燃烧着,不少俄军都被倒塌的木屋压在下面,惨烈呼叫,“我的上帝呀!”

俄军军营顿时飞沙走石,血肉四溅,指挥部里一片呼天抢地的惨嚎声响起。来不及防备的俄军根本反应不过来,就被炸死炸伤,就算是逃出屋外,又遭到中国飞艇上机枪兵的扫射。这一战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轰炸效果,俄国侵略者直接被炸死砸伤者就过了八千人,惨不忍睹,有的直接被炸弹炸成了两截。

在中国海陆空三军猛烈的炮火下,在海参崴的俄军完全丧失了斗志,整个战斗只持续了三天,俄军死伤六千多,四千俄国侵略者投降!中国军队就收回了海参崴!

东北人民和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弹冠相庆,奔走相告!

曾纪泽得知段祺瑞他们收回了海参崴,在全国通令嘉奖袁世凯、段祺瑞、邓世昌、刘步蟾、蒋百里,并电令邓世昌,让中国舰队再接再厉,准备进行收复库页岛的战斗!

在海参崴的岸防要塞群和主城区,蒋百里率领的飞艇部队轰炸引起了大火,驻扎在这里的军队,九成以上军营化为灰烬,俄军都忙于逃命,没有人还去组织灭火,大火烧了三天,俄军还有一些残兵守将,多半因大火燃烧,导致缺氧,浓烟熏燎窒息而,段祺瑞派去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在坦克军团的开路下,三天收复了脱离祖国怀抱的故地:远东明珠海参崴,城中的俄罗斯居民在中国军队进城前,已经纷纷逃难了。

曾纪泽知道占领一座城,得到国际上承认,除了军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中国居民,于是马上从吉林行省迁移了二十万人到海参崴,正式宣布中国收回这一地区。

接着,中国的海陆空军队开始准备收复库页岛。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东部,位于中国的最东端,是中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面积7.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多台湾岛。库页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世界上最早知道库页岛的是中国人。而从唐代、金代开始,库页岛即归中国管辖。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和海参崴舰队被中国舰队歼灭后,就只剩下岛上驻扎的八千俄军。曾纪泽让刘步蟾的舰队封锁了鄂霍次克海,准备武力收复库页岛。

老将刘铭传主动请缨,到北京找到曾纪泽,要求亲自挂帅,带领台湾的“铭字营”一万新军收复库页岛这个中国的第一大岛。

曾纪泽说:“库页岛现在是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地方,在这座监狱岛上,囚禁的全是政治犯和‘暴乱分子’,大约有五万人。杀鸡就不用牛刀了。张作霖的两千‘胡匪’就可以煽动岛上的革命分子,收复库页岛。大哥你年纪大了。还是在家里多陪陪嫂子吧。”

刘铭传一听,脸黑下来,还是坚持老将出马,说:“年纪大怎么了?这次我们‘铭字营’的新军,也要杀杀俄国佬,建立千秋功业!再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久居台湾,熟悉海岛作战。你就放心吧。”

刘铭传在国内的名声一直比较显赫,曾纪泽觉得刘铭传出马,收复库页岛也会十拿九稳,于是,作了个顺水人情,让刘步蟾的舰队,配合刘铭传的一万新军登陆,在六月库页岛北面的港口冰封结冻后,展开代号“六月风暴”的军事行动,收复库页岛。

驻守库页岛的远东战区副司令官库罗帕特金闻报中国的飞艇部队在海参崴往俄国人的头上扔炸弹,用机枪漫空扫射,那一股股爆起的硝烟火光,那一道道收割人命的火热弹链仿佛就在眼前,他浑身直冒冷汗,库页岛恐怕也要再次遭到中国飞艇部队的这一打击吧!

库页岛上的要塞炮台,跟海参崴上的险要堡垒来说,地势矮了许多,不是那种易守难攻的关键要塞群,加上中国舰队的重火炮巨大的威力,恐怕很难守住。他一筹莫展,发电报给远东总督、远东战区总司令官阿列克赛耶夫请示作战方略,顺便请求支援。

但段祺瑞拿下海参崴后,已经继续挥军北上,把战事扩大到整个远东地区,攻击赤塔城。赤塔在贝加尔湖之东,赤塔河和音果达河汇流处,建于1690年,是


状态提示:第124章 收回海参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