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龙腾1856>第二十章 招兵买马
想过这支军队的名字,因为大部分是安徽人,还是按照习惯叫淮军,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他所用。

而且淮由湘出,湘军和淮军有着基本的一致性,特别是营制饷章、编制训练,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湘军和淮军只听从曾国藩或者曾纪泽的指挥,完全成为了“曾家军”,其他省区的将帅根本无法指挥调动,即使是清廷也不能直接调遣。

不过,曾纪泽带军,自然有他的特点,和曾国藩带的湘军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湘军初创之时,兵将都来自湖南,它的组建原则是“选士人,领山农”。曾国藩选将领,都是选那些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他们利欲熏心而政治地位又不高,但是他们“忠君”的思想极为浓厚,因此曾国藩就以忠君报国的思想为精神支柱来统率湘军。而曾纪泽的军队成分则比较复杂,他选将领,重视人的才华和韬略,对于别人是否出身贫寒、是否读书不太关心,因此盐贩子出身的人和太平军的降将他都敢于任用。

淮军在15营的11位统领中,举人、禀生只各一人。程学启是太平军的降将;刘铭传是贩卖私盐的头子。这些都说明淮军将领的知识结构要比湘军将领差得多。至于兵勇方面,湘军士兵大多是山村朴实无华的农人,比较单一;而淮军则既有太平军的降将,也有飞扬跋扈的团勇,成员冗杂,还有洋枪队和洋炮队。

在曾纪泽的治军思想影响下,淮军不讲究什么门第、出身、师生纽带等关系,只要你拥有一腔热血,足够忠诚,都能得到重用。这样一来,不仅曾国藩对淮军刮目相看,而实际上淮军也已经成功地“金蝉脱壳”,走上了与湘军完全不同的道路。

除此之外,曾纪泽还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并且很快就召集了一批具有各种各样才能的实用人才。这些人里面有精通数学、天文的科学家,有懂得会计的经济学人才,也有懂得兵法的军事家等等。曾纪泽用人,从实际出发,尽力做到人尽其才,其中包括曾经去安庆求助的钱鼎铭也被收归旗下,为淮军办理营务。

淮军已经成立,如何从安庆进军上海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安庆与上海不仅相距甚远,并且又要经过太平军控制的地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曾国藩本来计划由水、陆两种方式进军上海,但是陆路的困难又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曾国藩写信给上海的吴煦,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终由上海的绅商出资白银18万两,才雇得7艘轮船开到安庆,加上曾纪泽带回的军舰护航,从而解决了淮军到上海的难题!

在离开安庆之前,曾国藩告诫曾纪泽要摆正“练兵学战”与“吏治洋务”的位置,并且要曾纪泽将军事放在首位。

不久,曾纪泽所统领的淮军15营士兵分为三批由安庆顺江而东,最终到达上海。

曾纪泽初到上海,就对这里的浮华之风和官僚作风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当时苏沪绅商急忙赶往安庆求援,而上海当地的官员根本就没有商量如何出兵攻打太平军的计划。

曾纪泽思考许久,终于明白曾国荃为什么不来上海的原因,因为江苏巡抚薛焕也想把淮军置于他的管辖之下。正因为这样,李鸿章决定静观其变,等了解了上海的具体情况之后,再作打算。

曾纪泽知道,上海乃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只要控制了上海,就可以控制饷源,并且淮军是上海商人请来的,今后自己将上海当基地,配合南洋的大汉国,发展航海贸易,实力将会如日中天,而且,有了上海,大汉国就有了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并且,上海人思想开放,修铁路,开办大学等都可以,曾纪泽为自己确定了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他既定的关于军事、学战、吏治、筹饷和洋务等的战略方针。曾纪泽下定决心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局面,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先解决李秀成的部队。

而曾国藩极力让曾纪泽到上海援助,也有着他自己的计划。除了最基本的军事和政治目的外,曾国藩需要上海的税收能够为湘军带来充足的军饷。自从五口通商之后,上海的海关税收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是依然入不敷出。曾纪泽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采取了海关厘税分收分用的政策。湘军、淮军等费用都来自税收和厘金,并且当时上海的厘金收取率是全国最高的。在曾纪泽的安排下,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淮军的军饷问题,并且还以金钱和物资的方式支援了湘军在西线战场。

为了减轻曾纪泽在上海的军事压力,曾国藩下令曾国荃率领的湘军陆师与彭玉麟率领的湘军水师推进至江宁城外。

城内的天王洪秀全得知这一消息,立马就慌了神。自江南大营被攻破后,江宁外围已经很久没有敌军围城。现在突然杀来这么多湘军,领兵的还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以及曾国藩的重要嫡系将领彭玉麟,洪秀全怎能不心慌!

当时,李秀成正带兵攻打上海,由于遇到淮军以及洋人常胜军的抵御,进展一直很缓慢。洪秀全亲自连续颁布几道天王诏书,言辞犀利,命令李秀成立即率兵回援天京。

李秀成不得已,只好放弃上海,返回苏州,召集众将领商讨下一步行动。

李秀成认为,湘军的气势正盛,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与湘军决战,必然吃亏。只有等到湘军疲惫之时,与之决战才能有比较大的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 招兵买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