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建设盛唐>第八八三节 艾哈迈德出兵

唐军破城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就是炸城

把地道挖到城下,使用火药炸了城墙,从挖掘的人力技术到火药均无问题,但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唐朝的采掘业发达,唐人井下挖煤挖铁矿石早就熟手,工程营的军官,实质就是矿山的工头

拉巴迪城地势低洼,地下水汇聚,往地下挖得一米,即可见地下水涌出来

那里期,没有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水源,没有大量人口需要用来的水,地下水丰富,不丰富的地方反倒是不多,象上一次近着河边还能够把巴格达城给炸了实在是中大奖。

所以往拉巴迪城下开挖地道,连挖了十条地道,条条积水,让军官们无话可说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程伯喜头痛着怎么样破城,而杨成献却是打得有声有色,高兴得他合不拢嘴。

拉巴迪城被围,非同小可

它是主持两河防务的两河总督府所在地,两河总督优素福万一阵亡或者被俘,影响深远

连优素福和拉巴迪城都保不住了,对于大食国军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绝不是说笑的。

而且拉巴迪城是抵抗唐军入侵的重要支撑点,不容有失,一旦它的失守,往大马士革的道路将被打通。

大食国的防御都围绕着两河防线进行,它民财匮乏,难以组织新的防线。

所以,拉巴迪城不容有失

在接到拉巴迪城的消息,从大马士革王廷直到地方实力派,都度过了一个个难眠之夜,想尽一切办法,试图解救拉巴迪城被围

其中就有卡利加城主苏丹哈希姆艾哈迈德,他络腮胡子,褐色卷发,体格高大,双眸炯炯有神。

卡利加城位于两河之间的萨尔萨尔湖,被两条大河夹着,又有湖泊之利,妥妥的鱼米之乡,非常富裕。

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粮食绝对是硬通货,可以不用黄金白银,但不能不吃饭。

在东方入侵大食之后,卡利加城的财富转向整军备战,积极准备城防和军队训练,有上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均训练有素。

城主艾哈迈德原是名老将,他父亲是上一任的城主,艾哈迈德年轻时到过北非君士坦丁堡以及阿富汗作战,取得了一定战果,赢取名声,受到父亲的青睐,将他定为继承人。

人到中年后,艾哈迈德回到卡利加城接任城主,非一般混吃等死的城主所为。

在接到了拉巴迪城被围消息,作为军人的目光,艾哈迈德知道厉害,唐军将大食的两河防御一分为二,固然狠辣,但是他们的侧面非常的薄弱,只要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唐军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于是他立即发信,邀请附近城池的城主出兵,解拉巴迪城之围。

信中指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唐人西征,变化极大,严重冲击旧有的权力秩序,只怕以后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对于什么宗教之争,那是狗p,无关信仰,如果能够继续当城主,信奉释迦牟尼又如何关键是唐人进行中央实管,军政分离,地方官只能理政不可管军,没有军权,一个狱卒都可以将地方官拿下。

真要实行了,还能叫城主吗

不能够让唐人得逞,否则大家别指望fēng_liú快活。

对于作战,不打算去巴格达城,那里是底格里斯河东岸,唐军往来方便,救援迅速,而且巴格达处于大河之东,没有天险,守也守不住。也不直接去救拉巴迪城,那里已经成为了两军针锋相对所在地,血肉磨盘,热得烫手,死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他将计划攻击两河之间的巴别尔城和刻拉利城,切断唐军的补给线

且两河之间地方狭小,机动不便,不利于唐军骑兵的发挥,反倒有利于步兵作战。。。

不消说,动这信件打动了城主们的心,附近的城主,领兵或一万,或数千,十日之内即有十三个城主率六万人到达了卡利加城,与艾哈迈德共商大计。

艾哈迈德动用库藏,给各支部队送去了麦粉豆子和食油盐等,他资源丰富,一口气支持了六万人半个月的口粮

这些年来上交给王廷的粮食不少,但作为城主,岂无半点好处

至于城主们和高级官员,则被他邀请到城主府里共进晚餐。

卡利加城的城主府金碧辉煌,可以看出卡利加城的富裕。

餐桌上摆放了丰盛的羊肉焖饭和成盆的牛只烤肉,还有大饼奶油酸奶酪蒸鱼炒蛋葡萄无花果杏子葡萄,甚至还有珍惜的鱼子酱

琳琅满目,香气诱人。

大食军主帅优素福一餐只吃两个麦饼,而这里的城主们却是大鱼大肉,大吃大喝,还有艳丽的舞姬跳舞,等会议结束后给他们暖床

再苦也不能够苦了城主,这就是城主过的生活,他们岂会轻易放弃。

艾哈迈德又是送粮又是拉关系,绝非无的放矢,他需要那些城主服从他的指挥。

打仗嘛,军令不统一是大忌,这点艾哈迈德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当然,真要是某个城主不听令,他也不可能军法从事斩了城主,但城主也必须有个交待,不会象没说好给军权时行事无忌,那就足够了

同时开会展示他的能耐,在简陋的地图上,艾哈迈德告诉大家他的作战计划,一路平推而过,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巴别尔城和刻拉利城后,以城池为据点,四处出击,切断唐人的供应线。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的城主们都承认了他的领导,约定听他


状态提示:第八八三节 艾哈迈德出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