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这天,京都城内外都很热闹,大清早出城的人也很多,就连平日里这时辰静悄悄的百花巷,今天都显得格外热闹。
几间花楼的妈妈们差人煮了腊八粥,她们不用祭祖,可这开门做生意的也得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祭祭财神爷,再往这百花巷中别的花楼里送一送腊八粥。
逍遥楼外备了三辆马车,车夫忙乎了有半个时辰,和出来的仆人一起把几个箱子装到马车后头。
半响后楚楚带着两个小丫头,与逍遥楼的另外两个花娘一起上了后头两辆马车,前面的则是坐了三个年事高的老妈子和几个小丫头。
和逍遥楼一样,隔壁的春燕阁和里面的百花烟都有花娘出来,白雪皑皑的路上,天尚未完全亮,百花巷马车独有的造型显得格外缤纷。
备齐了所有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城门口前去,城门口的士兵把他们拦了下来,头一辆马车内的老妈子赶忙拿出通行的簿子,百花巷这么多花娘出城去,又还值在二十七日丧期内,士兵点清楚了人数后又翻看过马车,确认了蒲城赵家的章印后才放他们出去。
一个时辰后马车内睡着的楚楚幽幽醒过来,看到小丫头在看窗外,懒洋洋的支起身子问她:“走的是不是榆阳官道?”
“是榆阳官道,还是小姐您想得周到劝了妈妈,刚刚过了岔路口后才知道大和道那儿昨天半夜雪崩,到现在道儿还封着,我们若是走那儿肯定堵着。”冷风灌进来小丫头缩了缩脖子,飞快看了眼外头后赶忙放下垂帘,扭头看楚楚,“小姐要不要再睡会儿,到驿站还早呢。”
楚楚点了点头,但靠下没多久又坐了起来,示意丫头把帘子拉开,看着外面白皑皑的雪,心事沉重下怎么都睡不着。
马车在榆阳官道上跑着,再有一个多时辰就能到隆福寺附近。而此时的隆福寺外,来的比往年还要热闹。
因为今年来早的大雪,又经历过寒潮,老百姓上香祈福都比以往来的虔诚,祈求佛祖保佑,能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的度过这一年,所以赶早都来了寺里,有些昨天就来了,天刚亮寺庙里就是一幅香火鼎盛的景象。
隆福寺外设了棚子,天不亮就有寺庙里的僧人在这里施米济粥,旁边还有分棉衣被的,都是城内外一些人捐赠到寺庙里来,分给那些贫苦百姓的。
季子禾扶着季夫人从小门出来,后头的几个家仆手里还扛着米袋子,前头两位僧人看到后赶忙上前帮忙:“季夫人,您休息便可,这里有我们。”
“只是绵薄之力,又怎敢劳烦几位大师,外面还等着这么多人,我又怎么能忍心看他们挨饿受冻。”季夫人走到外面,设下的棚子外满是等候的百姓,她打起精神走到范夫人身后把棉衣递给她。
两个人交换了神色,范夫人与她换了个位置,季夫人给外面排着的百姓分粥,范夫人则是将带来的棉衣被拿出去分给那些百姓。
没多久王氏带着齐敏淑出来了,看到季夫人在,出于关切道:“季夫人,适才听闻说你身子不适,怎么不多休息会。”
“多谢齐夫人关心,就是吹了阵风,没什么大碍。”话音未落季夫人拿着帕子掩嘴咳了声,脸颊红红的,怎么看都不像是因为棚子内太热给烫的,齐夫人站的不远,走过来想要贴她额头试一试温度,范夫人早了一步,抬手在季夫人额头上放了下,扶她坐下,“幸好没有发热,你坐会儿。”
说完之后范夫人笑吟吟看着王氏道:“劳烦齐夫人陪我们这一趟了,也多亏了你,否则这么多人过来,隆福寺内还真不好安排,我们人生地不熟的,就是想尽力也得多费些心思。”
“就是不陪你们,每年这时候齐家也要去庙里走一趟。”齐夫人轻轻拉了女儿一下,说的十分虔诚,“你们从株洲来的都要为这儿的百姓尽一份心,我啊,必须得来,淑儿,你去帮范夫人分米。”
来京都的这些天范氏和这位齐夫人有过两次照面,一回是陪同她们出行游园子,一回是前些日子来范家拜访,若非没有这些事,王氏给人的印象还是精明能干好相处的,范氏跟随丈夫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精明的她也乐的和聪明人打交道,可眼下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她笑着拒绝:“不必了,我这儿有人打下手,天寒地冻的就别冷着孩子,让齐姑娘进去休息吧。”
齐敏淑抬脚想要顺着退后,齐夫人拉住她的手臂,将她朝着施米的地方走去,范夫人见此也不好说什么,她看了季夫人一眼,站在了分粥这一边。
说是帮她们,实际上就是为了监视,大家心知肚明,谁都没有说破,只不过齐敏淑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尤其是走上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家时,齐敏淑看都没看她一眼,直接舀起了米往她的袋子里倒。
老人家拿着袋子的手都还没来得及递过来,一碗的米有一半儿都倒漏了。这些米洒落在了台阶上,老人家急忙蹲下身子去捡,哆嗦着双手把洒落在四处的米用手捧起来,搀着灰尘捧到米袋子里,根本没顾及自己跪在地上,双膝在雪地里陷了坑。
齐敏淑见此眼底闪过一抹嫌弃,脸上没有表露的很明显,范夫人把她的反应看在眼里,吩咐随行的家仆下去帮老人家把米捧起来,笑着又为老人家舀了粥:“天这么冷,您还是去那儿避会儿雪。”
老人家连声道谢,却不敢看齐敏淑,很快排在后面的人走上来拿米,齐敏淑抬起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