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医>148.第146章 145、敌友

施济卿总算捞到了机会,抚掌笑道:“不料小徐大夫也是同道中人!我家三代都喜好收罗字画,一定要请小徐大夫大驾光临,不吝指教。”

徐小乐问道:“你家有欧波亭主的画么?”

施济卿一愣,转而面带喜色:“自然是有的,而且不少。国朝士子都以他人品不堪而厌之,殊不知他人品可鄙,技艺却是非凡,我等大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哪里需要一棍子打死。”

葛再兴冷冷看着两人,心道:你们真是好意思,光天化日之下讨论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没法说了!

徐小乐见了同道自然也是大喜过望。他已经有段时间没去跟“好朋友”神交了,颇有些遗憾。施济卿虽然医术不行,艺术却很精通,讲起书画之道,深入浅出,叫徐小乐打开眼界:原来画画里面还有那么多门道。

朱嘉德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跟年轻俊杰聊聊医术还可以,离开了医术这个主题就实在缺乏共同语言了。不说观念看法的差异,到了朱嘉德这个年纪,就连医书都已经渐渐看得少了。他现在需要的是整理自己几十年来的行医心得,看看能否留下一部自己的医书。

于是朱嘉德与葛再兴便回了拜斗堂,徐小乐跟施济卿去了启阅书坊。

今天发生了这么多事,最倒霉的恐怕就是吴老板了。葛再兴以后有什么疑惑肯定会直接去问徐小目了。不过现在吴老板还不知道这事,仍旧乐滋滋地招待了徐小乐和施济卿。

徐小乐在启阅书坊也没有久坐,因为折腾这么一圈下来,日头已经开始偏西了。他现在虽然能够坐堂诊断,等闲头痛脑热已经能够信手拈来了,但是每天的基本功却丝毫不敢放松。

医生的基本功首先是背书,背更多的书,背得滚瓜烂熟。这点上徐小乐已经走在许多人前面了,而且还算轻松。

其次便是望闻问切临床四诊法,这就得堆经验了。

《内经》里将人按照五行分为五型。这五型人如何区别,该有如何偏忌,全靠过眼的人数来判定。人的声音也有阴阳五行的分别,同样代表着人体的性状。

这两门功课基础打得牢靠了,只要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这人是否有病,或者是容易有什么病。

切诊就是脉诊,自从切脉诊病创立以来,各家学说连脉象有多少种都不能统一。因为很多脉象之间的差别太过于细微,有的医生觉得没有必要区分,有的却是区分不能。

这可不是按着脉搏数数,要能通过两根手指摸出气血运行的状况,一方面得经验丰富,另一方面还得自身条件过硬。经验的积累上,所有医生都是同一条路径:多摸。

自身条件上,绝大部分医生却还在黑暗中摸索。而徐小乐却在孙玉峰和李西墙的指领下,走上了一条捷径——导引术。只有自己身体好,精气充沛,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病人的气机,做出正确的判断。

至于问诊法,对于寻常医生来说,只是了解病人病情,生活状况。对于徐小乐而言,要求却拔高了一层。何绍阳给他讲了祝由精髓,让他知道了“神”的存在,所以在问诊中,他还得用自己的“神”却感染人,驱散病人心头的阴霾。

于是乎,在普通医生看来完全没必要多讲的“问诊”,反倒是徐小乐感觉最难的部分。何绍阳给他看了树上结出来的果子,但是该如何栽培果树,却留给徐小乐自己去摸索了。

这才是辨证的基本功,至于治病的基本功就更多了。要背古今验方,内中琢磨;要读经史子集,找到自己的治病“套路”;要练字临帖,锤炼心性……

徐小乐真心感觉自己时间有限得很,经不住浪费。想他早年间游戏街头,只嫌白天长得无聊,真是仿佛两世为人。

徐小乐回到长春堂,杨大夫已经回来了。他今天特意找了二房的丫鬟去旁观他的风采,结果黄曙修那边束手无策,黄起潜那边又在嘴巴上输给了其他医生,黄家连方子都没叫他开。

杨成德还不知道黄起潜的病另有高人出手,只是遗憾自己本来想得好好的事,竟然如此不顺利。尤其是他听说徐小乐给黄曙修开了方子,一碗药汤下去就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了,这无疑把一干医生的脸都打肿了。

杨成德坐在堂上,李西墙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一下午都没病人来,他也没心情给徒弟们授课,将他们一个个打发了自修,专心等徐小乐回来。

徐小乐一进门就先看到了杨成德,叫了一声:“杨大夫回来啦。”说完就要往里面去。

杨成德连忙拉住徐小乐,摆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脸:“小乐啊,听说你一剂药就叫黄老爷起身了?”

徐小乐道:“是啊,怎么?”

杨成德就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模样,道:“小乐啊,你太孟浪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并不是治不好黄老爷。只是他病得太重,贸然出手万一没治好,不是叫病人和家人白白起了希望?再说,你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呢……”

徐小乐却听不下去了,冷冰冰道:“你这说的是什么狗屁话?不试试就叫人家等死,对得起‘仁心仁术’四个字么!”

杨成德被徐小乐说得气血翻涌,呆若泥塑。他身后一干学徒恨恨盯着徐小乐,貌似想用眼神杀死徐小乐——可惜没成功。

徐小乐并没有在长春堂里站队的想法,不过杨成德说出这种话来,却叫他十分鄙夷。李西墙虽然医术很糟糕,医德也很糟糕,人品


状态提示:148.第146章 145、敌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