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末求生>第455章 农学之论(下)

“马铃薯,番薯么?”顾炎武低头沉思片刻,继而感叹道“这两种海外良种的名字炎武也略有耳闻,如果这的如刘总兵所言的那样高产的话,一旦可以在中原推广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虽然只是治标不治本,但对于中原百姓来说也确实是他们最急需的了!炎武的问题问完了,还请刘总兵出题吧!”

刘凡笑道“好吧,那本督也问顾先生一个问题吧!江南是鱼米之乡,纺织业也是天下闻名,蚕桑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之一。听闻顾先生是昆山人,那您一定对江南的情况了如指掌了?那本督想问问顾先生可有办法帮助广大的江南百姓解决困扰他们的蚕桑之事,增加粮食的产量?”

顾炎武颇为惊愕的看了刘凡一眼,思索片刻道“农桑之事对整个江南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经过历朝历代的先辈总结,唯有劝课农桑,提高织机产量才是富裕百姓的根本之道。炎武潜心研究多年发现,也只有广泛种植桑树与养蚕才能增加产量。至于农事,也只有精耕细作,多多施肥才能有大丰收吧!”顾炎武的语气有些不确定,农事他还是颇为了解的,但刘凡问的是增加产量的办法,这就让他有些抓瞎了,只能根据前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心得总结了一下。

刘凡也看出了顾炎武的不自信,摇头笑道“顾先生这些法子也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本督现在问的是具体办法,而不是解决方向。”

顾炎武苦笑一声,无奈的摇头道“炎武虽然知道一些农事,但并不怎么精通,至于增产之法更是一无所知。炎武才疏学浅,甘愿认输了!”

刘凡见状颇为欣喜的抱拳道“顾先生承让了!其实顾先生不必气馁,术业有专攻,你所擅长的毕竟不是农事,答不出也是很正常的。”

顾炎武黯然道“输了就是输了,顾某自诩博学多才,也一直为之骄傲。今日经刘总兵一问才知道自身之浅薄。人外有人,太外有天,顾某太小看天下人了!”

顾炎武言罢就要转身下台,正在此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道“顾先生虽然回答不出来,但刘总兵也未必知道吧!如果刘总兵作为出题人尚且不知,这个赢法未免有些不光彩了吧!”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复社的魁首张溥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台下,出言发问的正是他。听到张溥问题众人也是心生疑惑,就连顾炎武也是停下了脚步,一脸询问的看向刘凡。

刘凡见状晒然道“既然本督敢问,自然有办法作答!既然你们都有疑惑,那本督就让你们输得心服口服!本督也曾细心的研究了江南的生产耕作模式,几经思考之下想出一法,本督称之为‘稻田养鱼法’!”

“稻田养鱼法顾名思义…”接着刘凡将后世流传极广的稻田养鱼法简要的跟众人叙述了一遍。最后总结道“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大大增加水稻的产量!顾先生觉得本督的办法是否可行?”

顾炎武谓然叹道“刘总兵之才胜过顾某百倍,顾某输的心服口服。只是刘总兵既然有如此良策为何不早点拿出来造福于天下!?”

刘凡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总不能说这个后世流传极广的办法是他“刚刚想到”的吧!说出来有没人信啊!要知道稻田养鱼说起来简单,但这确是中国农户们几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不是对农事了解极为深刻是不可能办到的。

沉默了好一会儿刘凡才窘迫道“那个,顾先生也知道刘某生于北方未曾来过江南,这个法子也是我到了江南之后才想到的。刘某从杭州到南京一路走来,看到了江南百姓们的水稻种植之法,这才突发奇想,想到在稻田之中养鱼的。经过多番的验证之后,才得出这个稻田养鱼之法。”

刘凡的这一番解释也算是比较合乎情理,众人闻言也都点头接受了。顾炎武听完之后,更是躬身对刘凡道“刘总兵天纵奇才,顾某敬佩万分!炎武代我江南几百万百姓谢谢刘总兵的大恩!”说罢,深深一稽朝刘凡拜倒。

刘凡大惊,连忙上前两步将顾炎武扶起来道“顾先生不必如此,就算你们不问,刘凡过几日也会将至呈交给吕大人的。您行此大礼,刘凡倒觉得受之有愧了!快快请起吧!”

顾炎武闻言更是连连称赞,对刘凡的人品才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直言改日定登门拜访,讨论江南农事云云。看到两人竟然攀起了交情,台下的始作俑者张溥脸都快黑成锅碳了。不得不重重的咳嗽了几声,提醒顾炎武不要忘记了身份。

顾炎武战败下台之后,又有一人上台前来挑战刘凡,此人正是与顾炎武齐名的黄宗羲。不同于顾炎武较为精通农学,黄宗羲除了诗词文章之外,比较擅长天文地理这些东西。所以他选择挑战刘凡的是常用于天文学的数算之法。

数算的比试较为简单,只需一人出题,两人分别作答,很容易分出胜负。所以这次就请来了吕维祺这个兵部尚书作为出题人。

在两人准备好妥当之后,吕维祺站在两人面前开口道“今有三人,三分人之一,分六钱三分钱之一,四分钱之三。问人得几何?”

“......”刘凡无语的看了拨弄算筹的黄宗羲一眼,突然叹了一口气,三人,三分人之一,嗯就是三又三分之一


状态提示:第455章 农学之论(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