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科技大唐>第六章 拜将台

第六章拜将台

和老汉辞别后,三人折向东南,路也很好了,三人打马驰骋在汉水谷地中,离山越来越远,一个时辰多些就到了汉中城。汉中虽然地处蜀道的中点,但经历的战火却不多,兵家更多是争夺蜀道上的关卡,所以汉中的城墙高大约也就一丈左右,砖缝间被绿色的青苔覆盖,墙头偶尔有草冒出。

汉中在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是置汉中郡,郡治所在南郑,为刘邦的龙兴之地。刘邦凭借汉中最终夺得天下,是以有许多汉代的遗迹,如留坝的张良墓,城古的张骞墓,南郑的拜将台等等。而刘备以中兴汉室为名,也在此地称汉中王,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不远处也有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和武侯墓以及马超墓。

只不过那些已是昨日黄花,汉中夹在大山之间,偏安一隅或可,要凭此发展起来却也是不易。

这些历史已成为故纸堆里的传说,汉中和汉水的风景却和处于关中的长安迥异。汉中其实已经属于南方,气候潮湿。一条汉江从城南而过,给汉中带来了充沛的降水。所以这里的房屋不论是木制的还是夯土的都是两面落水,高高的房脊将屋子一分为二。

城里的房子大多以木制为主,和长安的坊市结构有些相似,只是没有长安来的大气。

三人打算先住下,明日再去拜将台参观。

第二日,三人相携前往拜将台,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的地方。只不过三人趁兴而往,败兴而归。此时的败将台经过岁月的洗礼只剩下黄土夯下的地基还在,三人只得想象由一介小卒骤然败将时韩信大将军意气风发的模样。

不过,三人却在拜将台遇见了一个有趣的人,此人看穿着倒还整洁,虽然在前襟靠下的位置打了个补丁,一身浆洗的有些发白的青色长袍显得整个人却是利落精神。此人逢人便上前连比带划的交谈一番,表情时而激动,时而落寞。只是旁人却是不怎么搭理他,看样子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很多人甚至远远的绕了开去。

长孙澹让张忠去打探,不多时就知道了原委。这个书生打扮的祖上是外地人,名叫吴江东,据说是吴中一代大家的旁系,父亲在大业年间担任此地城固县丞,武德年间家道中落,至此时却已身无长物了。

这吴江东看着周围的行人见了自己都远远的绕开,不禁摇了摇头,抬头时却是发现了长孙澹三人,眼睛亮了一下,可很快又黯淡了下去,却是径直上前来。

“这位公子不是本地人?”吴江东倒是先说了起来。

“不是。路过此地来看看韩信拜将的地方,都说百闻不如一见,谁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阻止了准备接话的张忠,长孙澹试探着。

“谁说不是呢?都知道韩信评定了天下,可他开始带兵的地方确实满目的荒凉啊。”吴江东惋惜着。

“哦,看来阁下对韩信也是颇为熟知啊,不知可否讨教?”长孙澹还没有过和别人争论思想过,算学里的同窗明显对这种套路不感兴趣,至于那些博士教授们,这个年代还是比较尊师重道的,更重要的是长孙澹不想被别人贴上异类的标签,尽管异类可以很出色,但是他们付出的也更多,我们对和我们不同的人或事或想法总是带着戒备。

“韩信这人却也算得上英雄,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做常人所不能做,所以可以成就汉高祖的大业,这种人本事是有的,但却输在了对人心的把握。”吴江东侃侃而谈,周围有停下来看热闹的人群听到这时却以开始起哄,吴江东不免有些脸色发红。

“阁下的说法倒是有些意思,不知可否再详细些?”长孙澹不理这些起哄的人群。

“这……”吴江东有些迟疑,抬头看看快到中午的太阳。

“阁下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实不瞒公子,在下家道中落,平时靠内人替人浆洗些衣物,自己在替人写些书信诉状过活,近日内人偶感风寒,治病用去了不少银子,家里已是快揭不开锅了,我还需多问问几人揽些活计。”吴江东一脸尴尬。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说的却是没错。以你刚才的谈吐去县学谋个差事却也不少难事,为何落魄如斯?”

“唉,是啊!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这些话说来就长了,家父在此地做县丞时得罪了这府里的捕头,父亲大人仙去后此人就多方使些手段,我是有口难辨,欲搬离此地却也是不得啊。不说了,我真得走了。”长孙澹看吴江东的表情不似作伪。

“张忠,取五贯钱给这位公子。相逢即是有缘,想翼国公秦琼大人当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韩信却也是受过胯下之辱的,公子不必介怀。”长孙澹朗声道,之所以给五贯钱是因为长孙澹手头缺乏可用之人,凡是有些本事抱负的不可能投到他一个庶子手下,是以现在一行就只有一个张忠和一个独臂的王铁胆,就这样王铁胆和他一路蹭吃蹭喝也没有正式投效。如果这吴江东的本事有他这番话的一半,长孙澹就算赚大发了。

张忠有些不愿,这算是他一次支付最大的数目了。周围人群见得这个结果起哄声更大了,有人说那个外来的给我点可好,还有人自是去报信了。

吴江东有些赧然的借过钱,迟疑了一会还是装了起来。向着长孙澹拱手一礼,说道:“萍水相逢,不期公子竟然慷慨解囊,在下感激不尽,且容我回去安顿一下,明日找公子再叙。”

说罢,吴江东居


状态提示:第六章 拜将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