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争锋>第四百二十七:战至最后之牺牲

烽火给南京城披上了最后的晚霞,就算是这过了一年多,唐城都依旧能够听到,那土坑里哀嚎的求饶声,那再河边,山脚,不断的机枪声让整个神州大地上所有的人都是惊呆了!

继而是怒吼,是咆哮!是对这小鬼子畜生的行为的愤怒!

就好像有个士兵目睹了被日军深埋的老百姓那死前绝望的惨叫,他趴在瓦砾上,不断的用自己的手朝着前面挪,他说“就算是死,我也要咬下小鬼子的一块肉来,我要这帮杂种永远的痛苦!“

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实现自己临死前的愿望.

可自南京大屠杀之后,所有的部队只要遇到第6师团,第9师团,第16师团等等,这些屠夫们也是自那天之后,他们发现被中国人给恨上了!不管装备有多少的差距,只要遇到他们,唯有死战.祭奠告慰我南京之同胞!

这也是为什么当听到唐城遇到第6师团的时候,下达撤退命令后,自陈宗哲以下军官全都是不满.

因为他们也感觉这是耻辱!遇到最大的敌人竟然一枪都没开,就“跑了?“不要说撤退,这只是修饰的好话,要是相信就是傻子.

“唯有战死,方能永存!“这样口号在几千公里外的江西,都能听到,不管时间怎么的流逝,让所有人都是内心悲伤.仔细听,那枉死的冤魂和战死的英灵们,是否还在哭泣?!

……

新墙河,古称微水,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部,全长108公里,流经平江、临湘、岳阳三县市,为岳阳市境内第二大河流。可在此却是冈村宁次和老虎仔另一个战场.

这里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能够随处看到的是那壕沟,掩体,甚至是土碉堡,这风景看起来依旧美丽.

但在炮火之下,这美丽仿佛被嫌弃了,那张让人迷恋的脸在火焰和子弹中不断的毁容着.看着地上躺着的尸首,那互相掐着脖子而死的士兵,那倒在地上,被鲜血染红的旗帜.

真的要问,这能够守得住吗?

半个日军第6师团及其他日军大队,对着新墙河就是猛攻三天三夜!这天空拂晓后,已经是第四天了.

“弹尽粮绝!卑职以命捍卫中华之最后一寸土地,直战到最后之牺牲,定于日军决死于新墙河!“少校营长史恩华颤抖着手给他的上峰这样写着,他的眼神中充满着坚毅和中**人对未来的向往.

他曾经说过“日寇灭我中华,需踏我身躯而过!本人已死,国家尚存!“民族气节可见一斑.

今被日军三千余人围困,五百多战士死伤惨重!恐怕…今天也就是自己的最后时光了.

他的钢笔上也有染着血,那白纸最后的遗言,看起来是那么的悲壮和凄凉.这个不过三十多岁的青年军官在这临时搭建的指挥部上,留下了最后的信念.

“营座,小鬼子都朝着我们杀过来了,防线崩溃了?!“副营长很冷静的看着史恩华就是说到.都没有一点的波动,死亡?只不过是早点下车罢了.

轻轻的将自己的遗书叠起来,放在口袋上,看着副营长他竟然笑了“现在也是轮到我们了!“

如狼似虎的日军残酷的残杀着受伤的士兵,但大部分人还是朝着智指挥所涌上来,这里才是中心!

“那时候,我们想要走进去抓住支那人的军官,却看到熊里面走出两人,领头之人,站姿挺拔,眼神中仿佛是对我们皇军的不屑…“这是日军在新墙河战斗后的一总结报告上的留笔.

“支那人放下武器,保证你们的安全!我们皇军绝对是不会亏待你“

史恩华朝着远方看了一眼,那是家的位置,眼神收回来的很快,但这却是他这一辈子最后的一眼,七十年后,当他的妻子捂住他的墓碑,那被雨水已经灌胶的岁月斑驳.躲在灌木丛中,仿佛生怕自己的亲人看到一样.

结婚不过三天,史恩华就来到了战场上,这战争是容不下那新娘的笑容,是容不下那不过几尺的红纱,换来的只不过是七十年后,这卑微不过快要被人遗弃的墓碑!

谁能想到??

恐怕,谁也不愿意去想.

“誓死不投降!中国只有断头将军,绝对没有投降的将军!“史恩华说的话震动山地,让所有日军都是感觉到一阵的惭愧,仿佛劝降这样的人,是对武士道的侮辱.

“杀!“

你听,冷风吹过后,是不是没有了声音,那空气中多了点血腥,那地上多了量具尸首,这中古少了两个爱国的军人,这家庭,少了脊梁!

七十年后,当妻子痛苦的擦拭着史恩华墓碑的时候,这个曾经风华绝代的美女,如今也早就迟暮的快要凋零,那曾经的爱情,那曾经我想要的生活,都不过是一场云烟.

残忍的日军完全不会理会史恩华的精神,将他的头颅割下来,还炫耀的让记者拍照.

但也有日军在他的口袋中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里面的女子温柔美丽“男是抱定宗旨,以身殉国,战死疆场为荣!请祖母,妻子保护身体为要,阖家庭人等不必思念我”

我以诀别信告别我最亲之人,我热爱之土地!来世再见.

七十年前风比现在是否还要来的冷酷些,没人知道,但我知道在这片被日军炮火烤焦了的土地上,曾经深埋着五百壮士,他们果敢,他们英勇,他们年轻,他们不屈!

军人的眼泪从来没有因为疼痛而流过,我们只是在不断的回忆中,看到那些为国而死的战士们,那慷慨的诀别,是来世的敲门?

……

“当我选择了这条路,我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七:战至最后之牺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