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我的探长生涯>第七十三章 治疗
密被搜走。与共进会机关相邻的刘公寓所亦被查抄,刘公之弟刘同等四人被捕。湖广总督闻报搜查和提审情况,深感事态紧急,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按址搜查革命机关,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

武汉三镇,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当日下午5时左右,在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的蒋翊武、刘复基等军事负责人,得知汉口出事,起义计划暴露,深感已是千钧一发时刻,如不尽快动手。就将坐以待毙,于是断然决定起义提前至当晚十二时发动,以中和门(今起义门)外炮声为号,随即派人火速向新军各兵营革命党人秘密传递起义命令。当晚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被包围,军警破门而入。刘复基慌忙中投弹未炸被捕,彭楚藩亦被捉,蒋翊武因身著长袍玛褂且蓄长辫未被军警注意,乘隙脱逃。党人杨宏胜在给各营送弹药途中被军警跟踪,投弹失误自伤而落入敌手。

由于全城戒严,城门紧闭,命令未能按时送达城外炮队,当晚十二时起义计划未能实现。10月10日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志士在湖广总督署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开,军警的搜捕仍在紧张进行。许多革命党人和发动起来的新军兵士自忖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求生。

起义形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所以才有了这次的起义。由于孙武负伤住院,蒋翊武在军警搜捕时脱逃,其他起义领导人或殉难,或被捕,现场上群龙无首,无法统一指挥。所以当得知徐卫为孙中山先生派来的代表时顿时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愿交出指挥权由徐卫统一指挥。熊秉坤见周定原愿放弃指挥权自己岂能恋权不放,遂把指挥权也交给了徐卫。徐卫大呼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太大公无私了。

此时军械所聚集了三百多人,大多数士兵是临时加入。因无官长,士兵不免放纵,秩序渐见凌乱,较之发难时之指挥如意,已截然不同。徐卫走到军械所门口,把手中的ak-47枪口指向天空扣动扳机,顿时枪声大作,众人也为之一凛,暗思这是什么枪怎如马克沁机枪一样。

徐卫见场面安静了下来,把枪口放了下来朗声道:“我叫徐卫,受孙中山先生委托来接替孙武先生指挥起义。只要今日拿下湖广总督署就是胜利,只需三四日长江以南尽是我革命军之地。你们不要被清军吓到,只要我们顶住清军进攻三五日这天下就是我们革命军的。届时,你们就是开国的功勋、中华的英雄。”

徐卫从帮他拿包的士兵手中接过装资料的包,掏出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念道:“现在我宣布任命熊秉坤为副总指挥,周定原为参议,徐少斌为前队队长,以罗炳顺为左队队长,杨金龙为右队队长,金兆龙为后队队长,原来士兵各归原队,攻下湖广总督署立即发饷。”徐卫每念出一个人名熊秉坤和周定原心惊一下,原来徐卫对我们了解如斯。

各队有了长官渐渐的找到了主心骨,士兵也都安静了下来。等士兵各归各队之后徐卫打开军械所向士兵发放枪支弹药。发放完枪支弹药后,徐卫根据辛亥革命记载下达命令:

第一,本军应冠以“革命军”三字,称“湖北革命军”,其兵种队号,暂袭用旧制。第二、本军今夜作战,应以破坏湖北行政机关、完成武昌独立为原则。第三、本军作战以清督署为最大目标。敌方张彪、铁忠、李襄麟等,在大小都司巷、恤孤巷、吴家巷、望山门正街、水陆街、豹头堤等处布防。第四、本军以楚望台、蛇山为炮兵阵地,自阅马场、大朝街向南至保安门正街,为步兵防守线。暂以楚望台为本军大本营驻地。第五、金兆龙带后队第二排及右队第一、二排出中和门,经十字街往南湖威胁炮队第八标响应,并掩护进城。第六、罗炳顺带左队第三排占领千家街,向第十五协铁佛寺、伏龙寺方面警戒。第七、熊秉坤带后队全队,经津水闸、保安门正街攻督署前,伍正林带前队全队协助熊秉坤沿保安门城墙向望山门前进,必须派兵一棚为两线中间联络。第八、徐少斌带领前队第三排占领楚望台、中和门高地,向津水闸方面布防。第九、其余部队均作总预备队,在本军械所待命。第十、今夜口号为:“同心协力”。

总指挥徐卫发于军械所,午后八时二十分。

此时,各标、营、队尚无动静。徐卫即令总预备队一部分进入散兵壕内(此壕系清吏于八月十二日所筑,全为我用),向第十五协猛烈射击,促其响应。未几,第十五协第三十标排长马明熙、正目方维、谢涌泉带兵百余名来会;第十五协第二十九标排长蔡济民、胡效骞等带百余人亦到;陆军测绘学堂学生百余名亦至楚望台。此时两路进攻队伍方始出发,二十九标排长蔡济民自愿随右路旷队进攻。徐卫又派马明熙、方维等,带兵出城助金兆龙接炮队。徐卫令测绘学生作总预备队,旋派往中和门至通湘门一带城墙放哨,以防敌人来袭。逾时炮队进城,即在楚望台布置炮位。

先是金兆龙带兵经中和门,欲出城往南湖迎接炮队。金至城门,门已下键,守门者逃无踪迹,锁无匙不得开。金兆龙用双手扣锁两端,用力向怀中一拔,长尺许、重三斤之铁锁,碎为数段,得以出城。张彪知革命军必迫炮队响应,电话令第三十二标标统孙国安转派队官楚英带兵两队,布置要道。在长虹桥与金遇,激战数分钟,楚以兵无斗志而退;金续前进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治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