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的工匠,印染、造纸的师傅都已经找到,修渠的水利专家更是李冰的后人,这些人虽有一技之长,却得不到公正的对待。这些手艺人地位低下,只要价钱公道合理,便随着雇主抬腿走人。
李毅曾有命令,如有紧急情况,需传至毋极甄家。建平并无内忧外患,恐怕主公放心不下,却也传来消息报了平安。李毅三人放下心来,准备继续寻找贤才。张英修书一封,将蔡邕隆重推出,让甄豫、赵云等妥善安排生活起居,不得怠慢贤才,并把培养人才的重担交到了蔡邕肩头。
临别之上,李毅又特意做了嘱托:“这种子取自南方,由于南北差异甚大,先生需将种子交与李丰,让其在乌侯秦水之畔试种。”李丰有一定的经验,又有三人取来的真经,将此事交与他,自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于冰微微一笑道:“先生吃惯了稻米饭,若是去了北方,只有五谷杂粮可食,恐难于下咽。我向先生透漏一个秘密,南方的稻米绵软松散,若是移种至北方,会变得粘腻爽滑,那口感差异甚大,保管您回味无穷!”
蔡邕还是将信将疑,小蔡琰却信以为真,她歪着脑袋道:“北稻收获后,我定第一个品尝!”
于冰呵呵一笑道:“好,好!一定不会落下我们琰儿的!”
一路上四处碰壁,只有交情莫逆的蔡邕,不令李毅失望。但半年多的时间,只请到一个教书先生,就这样回去,恐怕难于向众位臣工交代。因而三人不准备回乡,而是再四处碰一碰运气。
而甄家作为联络站,半年来建平传送信息,全是平安无事,丰收在望,万事大吉等利好消息,令李毅等更加放心大胆的继续探访下去。
刚刚与两位前辈辞行,由十名军士护送蔡家三人,特别是跟随李毅,历练了半年的柯杰,因其有些水土不服,不得不让他返回建平,不过有他相护,自不会出什么大事。
没了后顾之忧,李毅三人带着余下的四十兵士,改向西行,他们的目标锁定了一位杰出的谋士。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贾诩。若论施展手段的狠辣,以及其不择手段来看,贾诩却在张英之上。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当世之人称其为“毒士”,从这一雅号可以看出,其用计之毒可见一斑了。
若讲奇谋巧计,贾诩堪称一流,他擅长洞察对手的心神,利用其弱点,给予致命一击。若论此道,无人能出其右。
贾诩先后数易其主,效力于董卓,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最后追随一代奸雄曹操。
看起来贾文和有奶便是娘,只要对他有利,便为其出谋划策,能为他提供发展空间,就肯出谋划策。贾诩不挑剔主公,只选择对的,而不像他人一般,讲究出身门第。
“此行前往姑臧,路途遥远,非一年半载不能成行,若再次扑空,或者贾文和不肯出山,那咱们肠子都得悔青了!”经过一番讨论,李毅认为贾诩是绝世之才,但能否达成心愿,他真的不敢奢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文和先生是否归家,张英不敢保证,若能与他相见,我便能令他投奔,这一点请哥哥放心!”
听了张英之言,李毅有一半的把握,但另一半心神还是忐忑难安。尽管李毅不信鬼神,但此刻的他还是默默叨念:过往神灵保佑,可别让贾诩离家远行啊!
行至东郡东武阳,意外听到消息,陈公台现任东武阳令,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都面露喜色,也带着几分忧虑。
陈公台何许人也?其便是辅佐吕布的陈宫,其表字公台。陈宫聪颖好学,少年时交游甚广,二十出头就举为孝廉,做上了东武阳县令。
此时的陈宫踌躇满志,前程似锦,当然不是李毅这一介草民所能说服的。但见名人不能失之交臂,利用此次机会,就是不能招揽,也要与其结交,混一个脸熟啊。
三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安排好下属后,带上礼物来赶往武阳县衙。
陈宫热情好客,没有因为三人都是白丁的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宾主客套了一番,三位风尘仆仆的客人,被让进了后宅。
这倒不是说陈宫什么人都肯见,他也是有所选择,得知三人气度不凡,一见之下便觉都是年轻有为之辈。
宾主落座之后,当然以于冰为主,与陈宫攀谈些天下诸事,而尽可能不引向学术问题,而张英、李毅呢,因各有自己的弱点,只是适时插言,谈些个人观点而已。
还未等李毅等说出此行目的,陈宫倒是慧眼识英雄,他微微一笑道:“观三位仪表不俗,而东武阳暂缺两名门下游缴,以及一名门下议曹,不知三位可有意乎?”
李毅等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说服陈公台加入麾下。没想到陈宫却反客为主,先于三人开了口。如此一来弄得三人面面相觑,找什么借口回绝呢?
三人虽是白丁的身份,却建立起千里基业,绝不会做他县衙小小的差役。不过陈宫却有着独到的眼光,短短数语就看出几人均不是平凡之辈,若此人为帝,那大汉绝不会乱而亡之。
相视一笑后,还是落到于冰的头上,她面带一丝愧色道:“多谢公台美意。我等也有此心,只是家乡遭受水患,父母妻儿嗷嗷待哺,这才远赴京城行商,以求养家糊口。若我等此行之货出手,能赚些养家的本钱,我等便赶回东武阳,投于公台门下效力。”
陈宫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