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我的三国我当家>第九十八章 活字印刷

下午,刘墉前往相府告假学医,曹操颔首允许,又道:“孤闻华佗医术精深,崇如明日可召其到相府为孤诊治头风之症。”刘墉正打算如何开口为曹冲求诊呢,听曹操此言,自是求之不得,忙拱手答应。

蔡文姬在旁道:“明公,奴家也想随公子去见见神医。”

曹操笑道:“华神医明日便到府上,贤妹何必再去?”

蔡文姬回道:“刘墉府上有位绝世美人,奴家想去见上一见。”

曹操哈哈大笑道:“知道了。那你跟刘墉去吧。”又对刘墉道:“你跟从华佗学医可以,相府也要常来,子建、仓舒可都离不开你。”

在回去的路上,刘墉在马上一直在嘀咕,蔡文姬为何要去见貂蝉呢?貂蝉的义父王允便是蔡文姬的杀父仇人,她去该不会是要兴师问罪吧?

车上的蔡文姬见刘墉紧锁双眉,不时偷睨自己,便招手示意他来到自己的窗前低声道:“刘大哥是想知道我为何要去见貂蝉吗?”他两人耳濡目染相处多时,平时极其随意,没旁人的时候,蔡文姬叫他刘大哥,她也逐渐接受并改名成了“文姬”。

刘墉一呆,却听蔡文姬续道:“你是怕我前去责难貂蝉么?”

刘墉更是吃惊道:“你是我肚里的蛔虫吗?怎么我想什么你都知道。”

蔡文姬啐了一口,佯怒道:“你才是蛔虫呢!”忽又轻轻一笑,眉飞色舞地道:“那你想知道我为何要去吗?”

“当然想了!你为何要去啊?”

“那你把耳朵伸过来。”

刘墉忙弯下身子,将耳朵贴了过去,只听蔡文姬轻声细语道:“就不告诉你。”蔡文姬扭过身子,轻捂樱唇,一阵“咯咯”娇笑,又是得意又是欢喜。

刘墉无可奈何,只能摇头苦笑,真是现实报啊,来得好快。

这时。蔡文姬从窗里递出一本线装书,正色道:“公子,这是丞相托我带给你的。”

刘墉见那书上工整地写着《论语》两字,轻轻一翻里面的内容。不由吃惊道:“这是雕版印刷的啊。”

“你知道?”没想到蔡文姬却更为吃惊。

“这是从哪里来的?”

“据说是从襄阳那边传过来的。刘大哥还在洛阳时,丞相便从襄阳那边请了几个工匠来,刊印此书了。你怎么知道雕版印刷?难道这也是你的发明?”

刘墉轻轻点点头,对蔡文姬也没必要否认,又急切地问道:“莫非丞相也知道了?”

蔡文姬摇摇头道:“我也不知。明日你亲自问丞相便是。”

“这么说。许都已经在大量印书了?”

“是啊。刘大哥想去看看?”

“嗯。我们去看一下。”

一路走一路问,两人很快便找到印书的所在。外面有两个兵丁把守,刘墉亮出相府的腰牌,带着蔡文姬进到院里。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面有七、八个工匠,另外还有一个管事的,一个记帐的。

雕版印刷的工艺并不复杂。先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书的时候,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便制成了。

刘墉问那管事的。“你们这些技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见是丞相府的人,那管事的不敢怠慢,恭敬答道:“在下襄阳人,这技艺却是从富义县偷学来的。”

刘墉暗暗点点头,又问:“一块版能印多少张?每天能印多少?”

那管事见刘墉问得极是专业,更是佩服。拱手道:“一张版大概可印万张左右,至于每天的印数,因我这些工匠还不太熟练,只能印一千来张。据说富义县的工匠每天能印二千张呢。”

刘墉又点点头,再问道:“你觉得这样印好么?”

那管事见刘墉是个内行,便认真答道:“需求大的书籍,如‘四书五经’等用此法印刷极是便利,在下以为,此术必会推行全国。”刘墉深为赞同,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那遇到什么难事没有?”刘墉又问道。

“不瞒公子,制版甚是不易。公子请看……”那管事指着一块雕版道,“一块版上有数十个字,每字又有若干笔画。稍有不慎,刀偏了一下,断了一处,便成了废版,只得重来,极是可惜。”

刘墉颔首道:“这的确是雕版印刷的弊端。还有么?”

那管事的又一指旁边的几间大屋道:“雕刻好的版印完后也再无用处,只能堆积在此。以后若再印还好,若不再印便可惜了。过得一年半载只能劈来烧火了。”

“为何不一直保存呢?不就占些地方吗?”

“公子有何不知。这些皆是木头所制之物,一到夏秋,有开裂之弊。而且虫蚀鼠咬,也不好保存。”

“原来如此。多谢管事,你去忙吧。”那管事一拱手,自去不提。

“原来道理是这样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