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神话级掌教>第九章 泣血亭

分号管事拿来的书册是淮阴县志,记录着淮阴县自诞生之后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等诸多信息,其中描述的最早时候淮阴城还未建立,和白水县一样以乡镇方式存在,那时大庸皇朝才刚刚建立呢。

县志是一种重要的资料,是皇朝决定当地政治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一般来说都是由专人进行编纂,且有皇朝官员进行统筹,最后完成后由皇朝收归入档,不轻易为人所见。

眼前这份县志却不一样,这是上任县令在任编篡县志时所精简下来的部分,能够为大众所知,且其中有许多都是一些人文趣闻之类的内容,并不算太重要,所以在县令卸任之后就流传开来人家都退休了,写写书整个养老钱,谁能说什么呢?

所以尽管是百年县志,但作为精简版,其中的文字并不算多,最后成册也只有手掌厚度而已,可谓简略到了极致。

“您请看这里,这里有一处风景介绍,提到了步虚道君的名号。”

林森拿过书册,定睛看去。

这里是淮阴县的人文地理介绍,其中有一段文字提到了一个叫做泣血亭的景观,不仅将其形容的美轮美奂,而且还着重提点其历史价值:在这个亭子来历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存在。

第一种说法是在百年前的妖族反攻时候,有妖族突进到此肆意杀戮,屠戮人族上万,令一位武道强者大为悲痛。他将人们的尸骨收敛,因为已经分不清各自身躯及身份,只能将他们统一火化,留着血泪将骨灰洒进淮河中,然后就抓起武器寻找到那个妖族,与其大战一番同归于尽。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事情,就在其满面血泪撒骨灰之处建立了一个亭子,起名泣血亭。

第二种说法则来自五十年前的故事,且和碧水门有些关联。

据说当初那本地名医治好碧水门开山祖师之后,请其将自家儿子收为弟子时,祖师其实是不同意的,他留下银钱酬谢救命之恩,就自顾自的离开淮阴去继续远行。名医无力阻拦,却实在不肯放弃,无奈之下只能牵着幼子在武者身后大哭哀求跟随。

就这样从淮阴城里追到城外,从城外追到河边,最后当名医留下血泪时候,祖师终于被其打动,才决定收下其子作为弟子,并停留在此教导三年。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多说,碧水门后来就出现并扎根在了淮阴城。

于是后来,碧水门后人就在开山祖师回心转意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亭子,起名泣血亭。

然后还有第三种种说法。

这是说在两百年前,一位云游天下的武者来到此处时,观淮河奔涌之势忽然有感,于是在江边结庐而居,每日对着滔滔河水进行修行,似乎想要做出什么大突破之举。

按理来说,这种故事发展下去应该是个好势头,比如武者果然有所顿悟,在哈哈大笑中霞光齐聚白日飞升之类的,可惜事实和预想完全不同,在江边枯坐一月之后,这位武者突然莫名其妙的泣血哀嚎,悲哀无比的长啸“错了错了”,然后如同发狂一般飞奔而去,离开此地。

这番奇人奇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后来大家在那武者居住的草庐处建起一座亭子时,就自然而然的想起此事,将其命名为泣血亭了。

哦,忘了说了,这第三种说法就是最后一种,同时也是林森寻找的那一种:这个莫名其泣血哀嚎的武者的名字,叫做步虚。

“这三种说法,很奇怪啊。”林森将纸页上这段文字来回看了两三遍,不由思索起来:“这座亭子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怎么出现这么大不同?”

林森见过那种一个景观考证出多个来历的事情,起码他休假时在旅游区见到的不少风景名胜都是这样,所以见到类似情况也不是太意外可这不是说没问题了,那些景观的历史动辄三五百年,甚至不乏千年以上,无法考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而泣血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三种说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即便最远的时间点也不过是两百年之前,最近的甚至在五十年前!这么近的时间,怎么会弄出这种模糊不清的来历?别的不说,那个五十年前发生的第二种说法,难道就不能找个老人确认一下?林森就不信,数遍淮阴城连个六十岁老人都没有!

“而这个说法偏偏是涉及到碧水门的……这就有意思了!”

毫无疑问,林森是倾向于第三种说法的,毕竟系统都已经指明了步虚道君的名讳,就不可能有错!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一和第二种来历是怎么来的呢?如果第一种来历属于最大众化的传言,只有一个模糊的时间和故事,就连主人公的姓名都没有,根本没有什么可深究地方的话,那么第二种来历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可是指名道姓的写出姓名人物,甚至连故事情节都安排的栩栩如生了呢!

“哪吒,咱们有事了。”林森一拍椅子扶手,就起身道:“走,去看看那泣血亭。”

哪吒挑眉:“好,小爷正好闲的发慌。”

于是分号管事马上安排仆役,驾着马车带领林森和哪吒前去。

泣血亭的位置不近,出城后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到,正在淮河边上。

作为养育一座城池的河流,淮河显然不是白水县周遭的那个小水渠可以比拟的,其河面十分宽敞,足足百米以上,哪怕此时已经入冬,水势不像春夏时那样湍急,整体流速缓慢沉稳,也有浪花翻涌之声不时响起。

“两位爷,那就是泣血亭。”

状态提示:第九章 泣血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