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甲午崛起>0426 重要的事

船旁列炮铁甲舰这是最早的一种铁甲舰,由法国人最先提出,其设计思路非常简单,就是在木质风帆战列舰的基础上,增加了蒸汽动力和舷侧~

相对木质风帆战列舰而言,这种军舰改进的步子迈得不是很大,较为保守,除了甲板上多出了吞云吐雾的烟囱外,在外形上和风帆战舰区别不是很大,可以看作是过渡期的一种尝试性设计。

船旁列炮铁甲舰的名字得自它的火炮布置方法,和风帆战舰一样,这种军舰的炮位也是依次布置在船的左右舷,即所谓“船旁列炮”,通过一个个狭窄的炮门向外射击。

1860年法国采用这种设计思想,在木质风帆战列舰的基础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船旁列炮铁甲舰“gloire”号,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之后英、奥等国也都开始陆续效仿。

早期船旁列炮舰的装甲敷设在军舰舷侧安装火炮的部位,属于一种局部防护。

随着设计的发展,之后整体防护受到重视,舷侧的装甲带不再局限于保护火炮安装部位,而向前后延伸到了军舰艏艉,对船舵、螺旋桨等都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较之木质风帆战列舰,其生存力有了显著提高。

但船旁列炮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弱点。

受限于火炮布置的方法,为安装更多的火炮,只能将舰体不断加长,使得整个军舰的尺寸越来越大,装甲带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而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为抵御更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军舰必须采用更厚的装甲,如此一来,装甲的重量更是大为增加,军舰的排水量动辄就是上万吨,舰船的机动性能为之大打折扣。例如早期中国海军留学生刘步蟾、林永升等实习过的英国“马那杜”号船旁列炮铁甲舰,长度为124米,排水量高达10690吨。

船旁列炮军舰的火炮都布置在两舷,无法转向军舰的艏艉方向射击,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很早就有人提出批评。

通过了利萨海战的实战检验后,舰首炮、横阵的价值更显突出。

在这一潮流影响下,各国原有的船旁列炮铁甲舰大都从一线位置被淘汰下来,有些沦为杂役船,有些就干脆退出了现役。

而之后新造的船旁列炮铁甲舰上,则开始出现了舰首、舰尾炮,许多年后,参加黄海大海战的日本舰队中就有一艘改进型的船旁列炮铁甲舰——“比睿”。

萌总裁的这艘丹州1872军舰,就和改进型的船旁列炮铁甲舰——“比睿”差不多。

也正是因为属于过渡产品,才会被美国人卖给他,就特妈一艘军舰,还是人家淘汰下来的过渡产品。

时下流行的是船腰炮房铁甲舰。

船腰炮房铁甲舰,当法国人还在为自己首创船旁列炮军舰而沾沾自喜时,不甘人后的英国设计师设计出了船腰炮房舰。

这可以说是一种从船旁列炮舰改良而来的军舰,主要特征是在船的中部用装甲围出一个四边形的“炮房”,将主要火炮都集中布置在这个四面有装甲的空间里,炮房之内的布置方法则和船旁列炮相似,都是将火炮分布在舷侧。

采用这种设计后,军舰上的要害部位集中收缩到了一起,便于对这一区域实施集中防护,“炮房”前后左右四面都有厚甲保护,生存力比船旁列炮胜出一筹。

因为炮房内的空间有限,不能再像船旁列炮舰那样沿全舰舷侧布置火炮,船腰炮房铁甲舰上的火炮数量相对较少,为保证火力不受损失,设计师们决定以口径换数量,火炮的口径开始越造越大,这一思想对19世纪中后期的军舰设计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大口径火炮几乎成了那个时代铁甲舰的特征。

除了装甲围成的炮房之外,船腰炮房铁甲舰还开始采用水线带装甲,到了后期,为防止敌方炮弹从顶部射入炮房,某些船腰炮房铁甲舰在四面用装甲保护炮房的基础上,又在炮房顶上也敷设了铁甲,装甲甲板即发源于此。

日本人已经开始研发铁甲舰,日本的工业以神奇的速度追赶着次强们的尾巴!

日本船腰炮房铁甲舰“扶桑”号,采用的是就是英国人最新的造军舰思路,八角台炮房,4门火炮布置在炮房的四个边角上,较之布置在舷侧的火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火炮向舰首舰尾方向射击,不过,要等扶桑号下水,至少是七年后的事情,日本此时也主要靠购买欧美军舰过日子。

船腰炮房舰问世不久,就遇到了和船旁列炮舰一样的问题,即炮房内火炮的射界过小,无法转向前后方向进行射击,不符合当时海军船头对敌战术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绞尽脑汁,最后提出了个显得有些儿戏、也颇有些无奈的解决办法——把炮房的4个角各切去一块,在那里开几个炮门布置火炮,尽管这些布置在角落里的火炮射界只有40度左右,但靠着这个斜边,已经勉强可以向军舰的前后方向发射了。

在“八角台”的船腰炮房之外,英国人又设计出了“换门架式”军舰,采用这种设计的军舰,炮房里的火炮通过铺设在甲板上的轨道,可以转移到不同的炮位,通过不同位置的炮门来射击,虽然操作起来过于费事,但是火炮却可以通过变换炮位而向不同方向射击,也不失为一种增大射界的办法。不过炮房里那些汗流浃背,推着火炮不断“换门”的水兵肯定打心眼里憎恶这种设计。

“船腰炮房”诞生后,很快各国都竞相效仿,为


状态提示:0426 重要的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