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北京梦未央>第一百一十二章 那些年的谜团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法院判决后没过几天,接到了“青蛙”冯玉强的电话。

我料又是要策动我加入《新言论》。

这年头,媒体像青楼,文人像娼妓,用冯玉强的话,我们《新言论》是高级妓女,卖艺不卖身的。

他说:“小宇啊,判决结果我听说了,你们什么打算,还上诉吗?”

“我们分析了一下情况,觉得上诉没有意义了,决定不再上诉了。”

“那也好,免得再折腾。今天有空吗,来《新言论》谈谈?”

我想反正现在手上也没有什么事,便去谈谈吧。

《新言论》周刊的办公地址在大望路的一个写字楼里,这里便是传说中野模聚居之地,新光天地外,大堆大堆高挑白皙浓妆艳抹的女子,用直男癌的眼光看,分不清良家少妇还是什么什么。

《新言论》的办公室在顶楼,冯玉强说,当初租这顶楼是有计划的,我们搞文化的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胸怀要宽广。

在会议室,他把我带到落地窗前,俯视着国贸那片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说:“人站得高,自然情怀就大,男子汉要胸怀宽广,不要拘泥于小节。”

“冯老师说的小节是?”

“我请你来《新言论》也是看中你的才能,没有任何私心,你就不要想太多了。”

“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您,您上次说您认识我爸,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不说,我就不来!”

他见我语气坚决,皱着眉头,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算了吧,我什么都告诉你。”

他让我坐下,亲自的杂志《潮》是怎么来的吗?”

“我听说过,当时是三个学生,还有一个老师发起的,其中一个学生的父亲是出版总署的领导,一手促成了这件事。在80年代末,这本杂志介绍过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潮,对中国文化界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每一期出来,都要聚在一起讨论上面的文章。直到那一年后,杂志被肃整,锐气少了很多。”

“很好,你还知道些什么?”

“杂志社有四个笔杆子,号称‘四君子’,也就是四个创办人,他们都用笔名发表文章,文字惊天地泣鬼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甚至影响到了当时文化批评界的文风,后来这四个人销声匿迹,据说只有一个人还留在文科大学。”

“嗯,这个人就是庄教授。”

“这个我倒是料到了,那其他三个人他们现在在哪里。”

“那三个学生,一个是我,一个是你爸……”

“啊!难怪我小时候总是从角落里搜出旧刊的《潮》,但为什么我爸一直要隐瞒这段历史?他告诉过我,只是去北京培训过几个月,从来没告诉我他曾在文科大学读书。为什么要对我隐瞒这些?”

“你爸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被学校开除过一次,当时《潮》发表了几篇尖锐的文章,揭露了北京周边几个化工厂乱排废料污染土地的事实,结果其中有家厂有背景,他担下了全责。”冯玉强下意识地低下头,面有惭色。

我看出他内心的内疚,说:“他是chù_nǚ作的,是有一些理想主义。”

“我们三个去火车站送的他,当时他说这一切都过去了,以后我们不要别人提起这些激情和梦想,过好当下最重要。我永远忘不了他的背影,那时我感觉自己比起他很渺小。”

“可是,为什么这些话他连我也不透露半点?”

“嵇康在临刑前还在狱中给他儿子写《家诫》,对官场如此嫉恶如仇的人,还劝他儿子去当官,鲁迅也劝后人别去当空头文学家,舐犊情深吧,也许你爸有自己的考量!”

我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接着,冯玉强又娓娓道来:“你爸回家乡后,你妈当时是校医院的护士,执意追随他,很快你就出生了,你出生时我也去了,你们那医院当天接生了四个男孩,当地人都说是神的旨意,还有人拜山神,整得是相当隆重啊,哈哈。”冯玉强笑起来眼睛鼓得更大,更像一只睿智的青蛙。

“我记忆力强,记得三岁以前都是在外婆家过的,好像很少见到父母。”

“他们当时都还在北京。经过庄教授、我还有另外的那个人以及他爸的努力,没过一年,这个事情翻了案,一方面是那个有背景的化工厂的背景人物不得势了,有人查出来学校用私刑,上面就发了个文件,就把你爸再找回去重新上大学,《潮》的工作也让他重新担起来了,

你妈也回校医院继续上班了。”

“嗯。”

“直到那一年,你舅舅也来了北京,但他出了事,你爸万分愧疚,说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之后他心里一直有阴影,面对家乡人,特别是你外公外婆,他总觉得亏欠他们,无法偿还。这就是为理想付出的代价!”

我思绪纷飞:“懂了。”

原来父母搬出桥边镇,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他们晚年想少些纷纷扰扰。

“那《潮》的‘四君子’中,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那个人也是你们那边的老乡,当时跟你爸并称为文科大学的双雄,哎,说起来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呢,虽然有些凄凉,但总归还有美满的一部分。”

“冯老师您慢慢说。”

“你妈当时是校医院的护士,哈哈,医院的院花嘛。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那些年的谜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