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小人物闯都市>第175章 来者不善
大雨,几个人正在屋里闲坐着,在吃饭的时候,喝了一些酒,刘世清突然激起了那年郭沫若的一件事情。

刘世清忽然想起了那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组织成立起了“创造社”的事情,就开了一个玩笑说咱们也来仿效郭沫若成立一个“田野社”,一起了来成就文学梦的大业。

那几个只是青年居然认为有一定的意义,于是就一起开始分头行动,提笔耕耘,冥思苦想。后来,几个人认认真真的写了一大堆抒情诗,什么汗水与智慧,汗水与愚昧,簇新理想,从远古到现代,纯真而又深沉,抒发对祖国和未来理想的执着追求。

大家对自己的诗词,从主体道意象,都一一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其时,《解放军文艺》已经复刊,于是,大家就把这些诗稿,统统投到了《解放军文艺》这家杂志社。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却被统统退了回来。一份也没有少。

这件事情在知青点的一个负责政治学习视野里被视为不正常时间,有组织“小宗派”的嫌疑。被暗暗记了一笔。

至于大队干部对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上层建筑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他们最树苗土方芝麻小麦的注意力要密切一些。

这一年的夏天,在知青点里又开展了“批邓”的运动。有一天晚上在学习的时候,刘世清在学习的时候无意中说了一句话:“批来批去,明年又要翻过来的。”

负责组织政治学习的阿哥知识青年听了这话,认为很反动,于是就对他进行了很严肃的批驳,并将刘世清的新账旧账一起算,弄了一份材料报送到了公社广播站。

大意是大批判的活动初见成效,批判了错误思想,各奔有错误认识的知识青年幡然醒悟,大批判有力地促进了革命生产,等等云云,并加以举例说明。

刘世清和其他的几个知识青年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很气愤,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投机的行为。

后拉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对这个知识青年进行了一次有力的评击,他们的心情这才舒展了开来。

后来,刘世清去了武汉一家工厂放映了几年的电影。

肖朝阳刚说到这里,秦德胜他们都过来说时间已经不早了,回去了。

“好吧,非常感谢你们不时前来看望我爸爸。你们走好,我不送了。”肖朝阳看着他们微笑着说道,然后有转过头来看着做砸自己身边的胡安娜说道:“怎么样?继续吗?”

那意思是说,故事较长,要讲完还得一会儿,你是听完了再走还是一同回去?

胡安娜听了转动着眼睛了一想说道:“就听完了再走吧。”并把头转过来看着他们笑着说道:“你们先走一步吧,我听完了再回去。”

秦德胜他们听了,就告辞了肖朝阳他们回去了。这里,肖朝阳喝了一口茶局继续往下讲了:

后来有了电视,也就没有很多的人去看电影了。

他又在单位的图书馆里干了二十几年。他很喜欢和工作,因为又可以看很懂的书,他的朋友们都说这个刘世清是死无遗憾的。

因为读了许多书,因为喝了许多酒,这是他自己说的。在乡村里他经常喝半斤酒,从来不醉的。

其实,在当时的代销店里打的酒,统统被代销店里的人搀了水的。半斤酒也就相当于二三两酒。

刘世清在乡村里的时候,虽然在一个正直高于一切的环境里,但他对政治不是十分感兴趣的。前些年,他居然对政治产生了强烈的爱。

他想起了当年恩格斯写了一本《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影响很大。这时,他也对当地的国营企业的现状产生了关注和兴趣。于是,就写了一本小册子《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投给了人民大学学报,结果被退了回来,说观点需要再商榷推敲。

此后,他又怀着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写了一篇《中国布尔乔亚的沉浮》,洋洋洒洒,旁征博引,长达数万言,切中时弊,寄往北京大学学报,后来也被退了回来,说是结论不合时宜,情再修改。

刘世清只知道耕耘,不知道收获,仍旧勤奋学习研究,以此为乐。

自古红颜多薄命。

有时候一个人的感情太丰富了,可能会折寿的。以前,苏轼在他的诗词中也说过多情早生华发之类的话。总之,是对身体不利的。

相反,傻吃傻睡可能会有助于对生命的延续。

中华文学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作家,他们的生命都很短暂,有的死于意外,有的是自己弃世,有的死于决斗,有的则是死于劳累过度。

例如唐朝李贺的母亲常常对婢女说这个儿子呀,写诗呕心沥血啊。因为李贺出了喝醉酒,或者出去吊唁,每日都要写诗。

王勃,李贺活了二十几岁,贾谊,普希金活了三十多岁,曹植,李商隐活了四十多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人生本来只是天地间的匆匆过客,生命更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其中的一些片段,若是充实的愉快的,或者说是抒情的,没有浑浑噩噩度日子,就已经足够了。

刘世清也是这样的。他知道这是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他的内心世界是充实的明朗的。

想到的事情总要说出来,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低也是对社会无害的事情。他一直认为人生是要讲风格的。

在他四十八岁的时候,他身染沉疴,他的朋友去看望他的时候,他说小的时候长长去


状态提示:第175章 来者不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