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杨德惠是杨德荣的妹妹,所以才使郭小燕更加耿耿于怀,而不能原谅杨德荣。
郭小燕过去无怨无悔的照顾杨德荣,换来的是什么?
郭小燕的内心在急剧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从此以后她对杨德荣的照顾,仅仅停留在责任这个层面上。有什么烦心事再也不想告诉杨德荣,有什么苦和难,再也不会告诉杨德荣。
家中做饭的煤烧完了,冬天冬储蔬菜的购买、储藏等,繁重的体力活,只要郭小燕力所能及,她从不会让杨德荣帮忙,既是郭小燕力所不及,她也不会要杨德荣帮助,而是请同事或者邻居帮忙。
看着妻子吃力的用车子推着一车冬储菜,而后吃力的往房檐下悬挂,杨德荣多想走上前去与郭小燕一起分担,但杨德荣知道,如果自己帮忙必定又会使郭小燕怒火喷发。
杨德荣知道,郭小燕的如此举动,不是关爱,而是用无声的行动折磨她的丈夫,其实就是冷暴力。
此处无声胜有声,比有声更让杨德荣难堪、难受、难过!
在杨德荣与郭小燕对峙期间,虽然杨德荣多次向郭小燕表白,但郭小燕心意已死。
当年那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从此在杨德荣眼前消失。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
六年之间,郭小燕与杨德荣他们彼此承受着精神压力,想忘却过去,又无法忘却!烦恼和忧愁时时折磨着双方。
六年之间,虽然郭小燕对杨德荣不理不睬,但她没有忘记,定时定额给杨德荣的妈妈汇款,每逢春节,郭小燕还会额外给婆婆再寄一块布料。
杨德荣的妈妈多次写信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回家一趟,但郭小燕总以种种借口给以拒绝。
每逢此时,杨德惠就劝妈妈,“哥哥的工作不能让外人知道,要是外人知道了,哥哥的人身就不安全”。
从女儿口中,老人家得知,儿子在保密单位,虽然她并不知道什么是保密,她只知道儿子不回家,是为了人身安全。
世上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呢?
所以,慢慢的,杨德荣的妈妈也就释然,不再乞求儿子回来,但每次邮递员送汇款单时,杨妈妈拿着儿子的汇款单就会泪眼娑娑。
“妈,我回来了!你老身体可结实?”
“孩子,你可回来,让妈想死了!”
朦胧中,幻觉中,杨母会突然停下手中的活计,仿佛儿子就在自己的眼前。
多少次杨妈妈依门而站,翘首企盼,她多希望儿子真的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有多少次等待,就有多少期盼;
有多少期盼,就有多少失望!
就这样,杨妈妈期盼了二十多年,等待了二十多年。
就这样,郭小燕和杨德荣自“情书事件”之后,平静的生活了六年。
六年期间,由于世界局势发生了诸多变化,杨德荣和妻子郭小燕与同事们一起经历了“三反”、“五反”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和“四清”运动。
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杨德荣的特殊身份,组织的特殊照顾,郭小燕时时不忘把自己节约的京都地方粮票,通过关系兑换成全国粮票,给杨德荣的妈妈邮寄回去。因为全国粮票,不仅可以买到便宜的粮食,还能同时买到稀缺的香油。
郭小燕对杨德荣母亲的孝心,令杨德荣感动!多少次,杨德荣多想对郭小燕说一声谢谢,多少次张口,欲言又止。杨德荣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又惹怒郭小燕。
面对如此通情达理的爱人,杨德荣深深的自责。他暗自叮嘱自己,“要是不能珍惜爱人的爱心,自己真的就没有做丈夫和男人的资格。”
杨德荣的妹妹杨德惠,自从离开哥嫂,回到家乡,已经到了女大当婚的年龄,男二十女十八,是那个时代的结婚年龄。这可愁坏了德惠的老妈妈,多少媒婆把家门槛都踏破!
提亲的对象有,军人、干部、工人、医生、老师,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杨德惠就是不愿意。
“闺女呀!树大好作梁,女大只能作填房,后妈可不是好当的”。
妈妈操碎了心,磨破了嘴,杨德惠象一个木头人,对自己的婚事无动于衷。
六年,杨德惠真的没有和哥哥直接通过一封信,如果家里有事,她会直接写信告诉嫂子,然后让嫂子再告诉哥哥。
虽然每次收到杨德惠的书信,郭小燕是非常的不情愿,但她的内心还是暗自窃喜,毕竟杨德惠与自己的丈夫再没有书信单独来往。
六年,杨德惠从一个青春女郎,变成了一个“老姑娘”(因为农村象她那么大的女子,自己的孩子都好几岁了)
六年,郭小燕能把那封信的内容淡忘吗?
六年,由于郭小燕不能再生育,她多次和杨德荣商量,希望结束他们的婚姻生活,都被杨德荣给否定了。
六年,如果不是杨德荣的老母病危,渴望在临死前见儿子一面,也许杨德荣和郭小燕还会波澜不惊的、平静的生活下去。
六年后,经组织的批准,杨德荣的妹妹杨德惠带着生命倒记时的妈妈,又来到哥嫂的身边。
郭小燕能容忍小姑子再次到家做客吗?
杨德荣与妹妹的“兄妹情缘”会不会死灰复燃?
lún_lǐ的红线是否能羁绊住杨德惠那颗清纯荡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