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河南的情况:
bc2191年,守丧两年后,弟弟仲康继位。以斟寻(河南偃师)为都。实际只能掌握河南的部分。与河北的后羿隔河分治。
bc2187年秋9月,发生日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仲康命令胤侯帅师征伐管理天象台的天象官羲和的部落。
bc2186年,封昆吾国为伯国(己姓)。前面提到过帝喾杀了侄孙重黎,立其无能的弟弟吴回为祝融氏部落的首领。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分别是:昆吾、参胡、篯铿(彭祖)、会人、曹姓、季连,其中六子季连,半姓,是楚国的祖先。而这个昆吾国就是由陆终的长子昆吾建立的诸侯国。
bc2185年,仲康的年纪比太康也小不了多少,年老而多病,最终病逝。仲康的儿子相在栗邑(简称栗,河南商丘夏邑县)居住,取得了同姓诸侯国斟灌国(山东昌乐县与潍坊市奎文区一带)与斟抃(zhen]bian,河南开封)的支持。
因为尧活的时间太久,当了100年的天子;尧实际执政72年,之后禅让给舜,由舜代理朝政28年,加上守丧三年,再到舜真正即位的50年,总共从代理到真正任天子共81年;实际执政45年,之后禅让给禹,由禹代理朝政36年,加上守丧三年,再到禹真正即位的8年,共从代理到真正任天子共47年;实际执政40年,之后禅让给伯益,由伯益名义上代理朝政,实际为启掌握大权的7年,加上守丧三年,再加上启真正即位的16年,掌权时间达到26年。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掌权都经过掌权之前的代理阶段,所以当他们登临帝位时已经掌权几十年了,所以即使任天子的时侯已经是百岁老人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就职。
在这种背景下,启的儿子们就很悲惨了,既没有代理朝政的机会,想上位就要像武观一样造反,换来失败的下场,而老老实实地等着启死去,可是启活到了100多岁,到启死去之后,继位的太康和仲康即使按照启40岁才生下他们的标准来看也已经快70高龄了,眼看没什么名垂史册的机会了,就产生了像太康这样趁着有生之年赶紧吃喝玩乐的想法也不足为怪。
可是太康吃喝玩乐失去了王位,导致郁郁而终,几年就死去与他已经年逾古稀是分不开的。而仲康作为太康的兄弟情况大同小异,所以十三年间换了两任帝王。直到相继位算是壮年(四十左右)继位,终结了尧帝以来老人执政的局面。
bc2182年,守丧两年后,仲康的儿子相在两大诸侯国的支持下继位。定都栗邑,改称夏邑。
相发兵征伐淮夷(夏朝东方各民族被称为夷,早期皆为伏羲氏后裔,也有炎帝后裔混杂其中,基本为在中原王朝的兴替中的失败者和被驱逐者,渐渐失去其文明先进性)得胜。
bc2181年,相征伐风夷及黄夷,得胜。
bc2176年,于夷前来称臣纳贡。
bc2175年,相听说了寒浞杀羿的事情,觉得有机可乘,想要借机收回黄河以北的土地。
而寒浞称王后也是丝毫不敢大意,他心里清楚,如今他所占据的只不过是夏朝的半壁江山,夏朝不灭,他的王位就很难坐稳。他知道自己还没有力量去攻打夏后氏,但必须做好防范,他相信夏王相一定会联合诸侯攻打他。他封长子寒浇镇守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严密防范夏国来犯。
bc2174年,相迁都斟灌,这里与寒国极近。春天时,夏王相联合了诸侯斟灌国与斟抃国,兵分三路攻打寒国。由于寒浞早有准备,相的军队只是虚张声势地喊杀了几天,继而两军对峙月余,最后无功而返。
寒浞并没有因为夏军退去而放松警惕。他继续征招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时刻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民心,他还对统治区内的平民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势也逐渐富强起来。
bc2168年,相为了加强对寒国的攻势,封商侯相土乘马之职,授予了商侯不必请示就可征伐诸侯的权利。商侯相土举族迁入夏邑附近的毫(河南商丘),以加强黄河中游的防守,后世人称其为商丘,丘是祖坟的意思。相土是商的第三任王,从契、昭明到相土,商已传三世。
bc2164年,寒浞十一年,也就是夏王相十九年,寒浞在两个儿子的支持下,向夏朝的领地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由于夏后氏族民毫无准备,这次袭击十分成功,不仅掠夺了大批的财物,还捉获了许多百姓。寒浞把这些夏朝的百姓全都赐给他的大臣做了奴隶。此次战役更坚定了寒浞灭夏的决心,他在军事备战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决定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夏王朝统治区发起全面进攻。
bc2163年,寒浞十二年,夏王相二十年,寒、夏两国的大决战终于暴发。寒浞采用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命长子寒浇率主力部队攻打斟抃氏的弋邑(今河南太康与杞县之间),自己和次子寒戏各率一军虚张声势佯攻夏邑和斟灌氏(今山东潍坊西南),使他们不敢增援斟抃氏。结果斟抃氏孤军作战,很快被强大的寒浇军击败,弋邑陷落,斟抃氏首领姒开甲带领残部退守斟抃(河南开封)。
寒浞首战告捷,大封功臣。他封长子寒浇为过王,镇守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封次子寒戏为弋王,镇守弋邑。这次大战寒国虽然获胜,但也损伤了很多兵力,许多青壮年都死在了战场上。寒浞决定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