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赵云>第一百三十七章 道门前辈爆粗口

其实在历史的道路上,不管是中国的哪个朝代,都是非此即彼,对待不同意见,就是简单粗暴的抹杀,剿灭。

始皇帝依靠法家的力量掌握了中华大地,整了个焚书坑儒,对**********者,杀!其他教派的典籍,烧!创下了一个记录,后世口诛笔伐者比比皆是。

紧跟着的另一个朝代,刘家天子也不是啥好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下子就把孔丘捧上了天,其他学派自然是无情地打压。

要不然,边疆之地的少数民族,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获得祖先经过千锤百炼才撰写出来的导引术,光凭匹夫之勇,怎能打得过我汉家男儿?

黄老之道,看上去十分谦和,什么狗屁清静无为,看到佛门传入大汉,马上就有李家人登高一呼,直接来了一千三百多个道士。

也正是在那一次,让皇家看到了道家的力量,逐渐有些疏远。

不然的话,对张角的黄巾道,道门的人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么?先前还有一个五斗米道呢,只不过张家人并没有黄巾那么激进就是。

赵云的这句话,给了道门的人打开一扇窗户。

刘家天子对道家是既要拉拢又要防备,把刘辩这个皇室的庶子推出去让史道人抚养,还取了个莫须有的史侯。

另外,从汉明帝以来,皇宫之中都有佛庙,几个意思?

要知道,道门的人做梦都想把自家的道观开在皇宫大院,却被外来的和尚给抢了先。

不管是口才还是典籍的应用上,道门都不缺乏,他们既然承认了这个思路,今后怎么做,就是他们的责任。

假如道家人没有这个能力,赵云眼里,就会降低分量。日后一旦取得了足够的权力,再重新成立一个教派,推出合适的人物掌权也不在话下。

其实我华夏民族,最多的就是包容。

教派之间的交流,到了现在,你要说大汉治国只是儒家的思想?非也,就是一个大杂烩,儒家的、法家的、道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

再说那些夷狄到了华夏境内,譬如南匈奴,不一样被认为是我大汉的人么?

要是他们知道,这些人的后代之中有一个叫刘豹的人,率先带着军队踏进汉家土地,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就不知道该怎么想了。

看到一众道家人眼里的目光,赵云知道今天的冒险是值得的。

接下来,自己等人就是李家人的上宾,师父他老人家,据说被李家的前辈接走,要彼此探讨下武学。

到了顶级武者的阶段,大家无限渴望最后那一层能看见却似乎永远都打不破的薄膜,是每一个武者毕生的愿望。

安全问题不用考虑,别说他身边有寸步不离的童智童慧,曹家的人都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他们还不清楚道家对自己的态度。

想来连始作俑者赵云都是座上宾,自己等人也应该不会被历来高傲的道家人放在眼里吧。

前世的赵子龙没有吃过斋菜,长期吃肉,吃吃这些素食,好像也不错。

道门的老一辈人都在一起,不知道是去商量决策还是怎么的,反正饭厅之中没有见到。

来陪客的史子眇,一脸便秘的表情,坐卧不宁,赵云和曹操压根儿就不搭理他。

英雄重英雄,在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洪、曹仁的眼里,在北疆能征善战的赵云,无疑就是他们眼中的英雄。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子并没有一丝少年得志的轻狂,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矜持。

这一个个大小牛,还没有在历史的舞台上露过面,对赵云的崇拜很是正常。

他们表达敬意的方式很直接,就是一杯杯的敬酒,一副我干了你随意的架势,人家都失去武功了,你好意思和他拼酒么?

好在见识了神仙醉,再来喝道家珍藏的酒,不过二十度上下,与喝白开水差别不是很大。

道家的人尽管敛财手段没有和尚们那么疯狂,并不缺钱,他们秉承着古老的传统,一天只吃两顿饭。

因此,他们自家都没有吃饭,赵云他们这一桌,显得十分突兀。

李喆和其他各地的道家领袖们正在紧密锣鼓地商量马上的行动,却被叫到后面的山谷中,这是他第二次来,第一次还是在交接权利的时候,确立了自己这一代李家当家人的身份。

“什么?”面前这个不知道是几代以前的当家人跟前,他忍不住惊呼,马上就恢复了正常:“好的,我马上就去请!”

赵云也觉得莫名其妙,自己和道家到目前为止,唯一扯得上关系的就是这次风波,李家前辈关老子屁事儿。

不过自己是客人,客随主便,他摆手拒绝了童智两兄弟的跟随,给了关切的曹操一个放心的眼神,施施然跟在李喆的后面。

不同于赵家的祖地,在赵云的感应里,谷口竟然没有任何人在把守。

绕是他记忆力超群,一座座草屋,左拐右拐,头都绕得有些晕。

阵法?这名词瞬间就跳到赵云的脑海里,觉得不可思议。

“小友紧跟我的脚步!”李喆在前面不时叮嘱,好像他也不是很熟悉,时不时停下来。

这一点,让赵云对道家的底蕴上升了一个档次,传承千年的家族,不是外表上看去那么普通,至少在赵家的典籍中,除了行军打仗,真还没有啥阵法能达到这个效果。

半山腰上有一座凉亭,两位老人正在下棋,他们的精神力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境地,可以分心二用。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七章 道门前辈爆粗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