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赵云>第四十九章 杨赐来访

或许是故意为了在赵温面前显摆,赵云都觉得好笑,赵忠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斗气,专门把他和赵满留在府上。

赵忠一直都不遗余力地为赵云摇旗呐喊,这点小小的要求,自然要满足。反正刚刚来到雒阳,两眼一抹黑,躲在他这里也能免去一些纷扰。

京城可不像真定,神通广大的人比比皆是。尽管赵云自认为做事低调,还是被有心人查出了他的居所。

赵满囤前来汇报说,这两天不下而是波人前来找自家少爷。

当然,贾护本人或许会刁难,贾万一个管家而已,见到赵云的下人真要走,赶紧就把一切手续给办了,安排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

要说东汉尽管后世的人吐槽不已,汉灵帝自己办的鸿都门学,还是比较大方。

鸿都门周围本来就是寸土寸金,只要是里面的博士,每个人都会有院落。

据说要是本人在雒阳没有居所,也不喜欢在学校居住,还可以安排一套城中的院子。

当然,赵满囤本人是不会去打理的,他灵机一动,让赵得柱和他新婚媳妇王秋娘平日里就在那边呆着,或许偶尔赵云也会在里面歇息。

要说赵忠本人在雒阳都是跺跺脚都能引起风云的人物,他府上的人自然多了不少傲气。

人都是这样的,或许世人认为宦官去势,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当这个宦官到了一定的地位,却也不得不卑躬屈膝前来交好。

但是,他们在赵云、赵满面前表现,还不如赵满囤等人,一个个战战兢兢,生怕引起两位少爷的不满。

在府上,不要说辞退,就是打死一个下人也根本就不会引起任何波澜。

这人就是曹节?看到真人,赵云也不胜嘘唏。

曹节,字汉丰,南阳新野人。本籍魏郡,家族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名有字。

毕竟在这个年代,各个家族都发现皇帝身边的人才是权力最大的,不少家族都会在家族中找一些后起之秀去势入宫。

汉顺帝初年,曹节以西园骑之职,升任小黄门。汉桓帝时,升任中常侍、奉车都尉。

建宁元年,因迎奉汉灵帝之功,封为长安乡侯。同年与长乐五官史朱瑀等诛杀窦武、陈蕃等人,升任长乐卫尉,改封育阳侯。

建宁二年,曹节病重,汉灵帝任他为车骑将军。不久病愈,免去车骑将军之职,仍任中常侍,官位特进,不久调任大长秋。

光和二年,担任尚书令。此刻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风烛残年,只不过下巴上光光溜溜的。

“老夫厚颜,”他呵呵一笑:“家族后辈老是在我面前说,要是不拿到子龙的手书,今后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枫叶离离承露垂,蝉鸣高树换新腔。

诗怀不共林泉老,暗许轻风戏一庞。

醉笔常追云海去,颠倾浓墨涌三江。

侍龙心事终日忙,明月清凉溢我窗。

赵云毫不推辞,当即挥毫为其写下传说中董小宛的诗句,只不过在其中选了几句。

前面的他曹节看得不是很明白,但最后两句简直就说到了自己的心上。

尽管当初家族把自己送到宫里,还是留下了子嗣,心里难免有些怨恨。

高出不胜寒,到了他这样的位置,才体会到雒阳并不是那么好混的。在他的坚持之下,家族后辈要么外放,要么就在老家呆着,都不许进京。

伴君如伴虎,天天都在皇帝身边打转,揣摩他的心思。每当夜深人静,看着凄凄月色,不免满是感怀。

这边曹节刚刚走,下人忽报杨赐前来。

连赵忠都眼睛圆睁,安平赵家在他没有入宫以前,连寒门都算不上。

今天和袁家、杨家为首的士子集团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当下,他毫不迟疑,领着众人大开中门前去迎接。

杨赐,字伯献。弘农华阴人,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

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

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以忠正而闻名,又精通儒学,因而有许多门生,拥有很高的名望。

后来,受大将军梁冀的征辟,但他并不以此为荣,反而不大愿意。出任为陈仓令,因为疾病没有赴任。

朝廷派公车特征也不到,又屡次推辞三公的礼命。后来才以司空所举高第,迁为侍中、越骑校尉。

建宁元年,当时年幼的汉灵帝应当学习儒术,于是下诏给太傅胡广及三公。

要求他们选精通《欧阳尚书》、《桓君大小太常章句》而素有盛名的人。

三公因此举荐杨赐,于是以杨赐及刘宽、张济于华光殿中侍讲,教授灵帝。后迁任少府、光禄勋。

建宁二年,当时青蛇出现在御座,灵帝询问杨赐缘由,他于是封书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内官,和赵忠等人结下梁子。

熹平二年二月,出任司空。同年七月,杨赐被罢免,改任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要知道光禄大夫原秩为二千石,此为加秩,是给他的特殊礼遇。

熹平四年,杨赐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

他们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蔡邕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杨赐来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