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道粗糙,而且看上去里面渐渐狭窄,我听着前方的喘息,估计走不了多远游慕容就不能背着自己了:"你还是把我放下来哪。”
淌在齐腰深的水里步履维艰,游慕容连听都不听:"别说废话!你这个病秧子还能走?走到哪儿我也带着你。”
“我是说我自己走两步。你看,地下水道没那么高,你再背着,要撞头了。”
游慕容显然不放心:"你能自己走?"
我觉得头晕乎乎的,身上也像火烧一样,但不知是不是烧过了头反而就不觉得了,自己现在倒觉得身上比刚才有力气,走一走应该还行:"没事,觉得还能走。”
游慕容把人放下来,还有点不放心。
不过我自己走了几步,觉得虽然脚下像踩了团棉花,但确实还能走。
而且这里的地下水道迅速在变窄,真要是一个人背着一个,几十米之后就没法走了。
大家沿着地下水道前行,龙气尸蹩在前面飞舞着,身上泛出淡淡的荧光,像在指路。
地下水道里十分安静,但不经意间就会听见一些咝咝的声音,可是注意去听的时候就又没有了。
地下水道越走越窄,到最后我和游慕容只能低着头前行。
而且越来越黑,如果没有龙气尸蹩身上的荧光引路,大家就要失去方向了。
又往前十几米,走在前头的游慕容觉得脚下踩了些发脆的东西。
自己落后一步,弯下腰凑近地面积水看了看,发现那是些昆类虫豸的残骸,具体什么昆类虫豸已经认不出来了,因为都是散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很多种昆类虫豸的混合。”什么东西?"我疑惑地问。
游慕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实话。
已经走到这个地方了,隐瞒危险不是好主意:"很多变异动物的残骸,好像……”
“它们在这里相互吞噬过?”
“对。”游慕容向黑暗里望一望,"地下水道越来越窄,估计大量变异动物一起进去是不可能了,所以就在这里解决一下。
前头可能……”
“会有危险的变异动物。”我手里拿着根树枝,补充了游慕容没说出来的话。”对。”游慕容把自己拉过来靠近了一下,"不过不管前边有什么,咱们都一块。”我点了点头。
这时候说出穆彤彤的话已经没用了,一块走,说不定战斗力还强一点。
脚下松脆,大家都走得很不舒服,所以下意识地就有点避免去注意脚下的路。
这是个错误,因为等大家突然发现前方有了亮光而地下水道急转向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游慕容脚下一滑,地下水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从入口处的粗糙变成光滑,在这里更是滑得像打磨过的,自己站都站不稳就跌了下去。
我在后面伸手一捞,倒是捞住了游慕容的腰带,但是自己更站不稳,大家挤成一团,骨碌碌连滚带滑地冲了下去。
落地之处垫着一层厚厚的东西,大家倒是一点没摔疼,只是从地下水道上掉下来的时候擦破了几处。
不过自己一掉在这层东西上就觉得不大对劲,因为落下来的感觉很像当初在巢穴里被扔进了那个食物集聚地。
这会儿已经有了亮光,头顶上的山壁有几条裂缝,光线从那里射下来,让大家勉强能看清身下的东西……那也是无数的虫豸蛇蜕,日积月累,垫了厚厚一层,只是这里非常干燥,并没有腐烂的气味。
游慕容爬起来拽我轻轻说,"病秧子摔到没有?"我摇头:"没有。
这是什么地方?"游慕容环顾四周笑着说,"很奇怪,这象是一间……"大家异口同声:"井窖?"这确实像一间井窖,不过大得像足球场一样。
四周都是那种黑色的磁石,倾斜而下,像个茶碗一样,大家现在就在碗底里。
茶碗上面是无数蜂窝一样的小孔,大概就是大家在外面山壁上看见的那些孔集聚地的另一端,而下半部分则光滑无比,仔细看上去有无数细小的擦痕,大概是虫豸蛇成百上一甲子来用身体摩擦才变得这么光滑。这么说,我们绕回来了?
”那上边有东西……"我这会觉得稍微好了一点,眼前也不那么发花,借着微弱的光线,自己看见"碗"边上好像有什么东西伸出来。
游慕容眯着眼睛仔细看了一会:"是些岩画石刻。”确实,那是些岩画石刻,雕琢的也是各种变异动物,只是仔细看看,这些变异动物跟外面山壁上画的那些又不一样。
如果要一句话形容的,外面是写实派的,里面是印象派的。倒像是摩崖石刻——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夏商周皇朝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特别是清人喜欢,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清代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榜书》中说:“《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