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从卡拉奇退下来吧。”朱可夫沉吟半天后说道。
“你觉得这样能守住鲍里索格列布斯克?”
“守不住。”朱可夫叹了口气,“去守巴拉绍夫吧,撤得早或许还能依托霍皮奥尔河建立一道防线,去得晚了,恐怕我得去给他收尸了……”
“好吧,可图拉怎么办?”华西列夫斯基有点焦虑,“现在最要紧的是莫斯科一线,如果我们守不住,莫斯科就完了。”
“让科涅夫带着草原军区的部队和图拉守军一起固守并发动反击,暂时抽调不出兵力给他。”朱可夫疑惑地说道,“这支德国部队到底怎么冒出来的?我感觉奇怪,从汇报上来的情况来分析兵力似乎并不多,否则昨天夜里科涅夫不可能退得那么快。”
“德国人疯了,他们西打一拳、东踢一脚,思路凌乱得很,哈尔德被希特勒罢免后,德军总参谋部净弄些看不懂的作战计划,感觉没有明确目标,打到哪里算哪里,难道是那个下士自己在瞎折腾?”
朱可夫不由得叹了口气。
“您看出什么来了?”华西列夫斯基苦恼地抓着头发,不解地问朱可夫。
“他们不是没计划,而是这计划恶毒地没法说,他们不是简单地要占领这里或那里,他们的目标只想杀人——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
“这是什么军事逻辑?”华西列夫斯基顿感愕然,“我知道希特勒强调过这个目的,但那是战役附属效果还差不多。”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战争开始以来我们永久性损失有多少?1400万还是1500万?”朱可夫满脸愁容,“再这样下去,俄罗斯的男人都要死光了。”
华西列夫斯基一开始不以为然,认为苏联这么一个大国,人口是德国两倍多,岂是靠屠杀就能杀完的?但静下心来想想朱可夫的话,再顺着朱可夫的推断算数字,算到最后自己被吓出一身冷汗:
全苏总人口多当然不假,但剔除西部、南部已被德军占领土地上的人口,总数已不到1.2亿,男性大约为其中一半(实际人口更少些)。如减去老弱病残只计算能够服役的人口,恐怕只有4000万出头(16-60年龄段),再减去损失的1500万人口和战火中丧生的平民,可服役的男性只剩下2500万。
“如果接下去2年再维持同样的损失比例,您算算看,会剩下些什么?”
如果在2500万的基础上再减去1500万,能扛枪保卫国家、能进厂承担工作的精壮男子就只有1000万,而每年新增的适龄男子不会超过100万,那意味着2年后俄国可服役男子只有1200万。面对该数字,华西列夫斯基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意味着俄罗斯男人彻底灭亡!”
朱可夫沉痛地点点头:“您再结合目前的粮食产量、原油产量想想,今年说不定会死一大批人。”
“我……”华西列夫斯基终于明白自己不如朱可夫在什么地方了——当他还仅从军事角度出发分析德军行为时,朱可夫已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问题。
“斯大林同志那里我去解释,巴格拉米扬估计一个撤职处分逃不了,撤退命令及早下,至于以后……”朱可夫满脸愁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还没等朱可夫动身,斯大林的电话已打过来了,劈头盖脑地问道:“康斯坦丁同志,德国人在进攻图拉了,您知道不?”
“我知道,我已命令科涅夫同志就地发起反击,击退敌人。”
“他能办到?”
“把图拉和梁赞守军一起调给他,我相信他能办到。”
“中央战场怎么回事?巴格拉米扬这个饭桶,我要枪毙了他!”就算是隔着三步远,华西列夫斯基依然能听出电话里怒气冲冲的声音。
“他确实打得不太好,不过敌人实力太强大了一些,布良斯克方面军顶不住两个德国装甲集团军,中央方面军同样也顶不住,他靠着侧翼和预备队能支撑到现在已不错了。”
“让瓦图京去支援他?让他务必拿下卡拉奇。”
“没有用的,总书记同志。”朱可夫斟酌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如果德军攻占鲍里索格列布斯克,这意味着他们就在中央战场打开了缺口,即便占领卡拉奇也无力改变这个态势。瓦图京的部队不能轻动,否则斯大林格勒方向就有危险,斯大林格勒一旦丢失,整个南翼都会崩溃。”
“让巴格拉米扬去固守鲍里索格列布斯克呢?”
“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坦波夫包围圈。”
“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让巴格拉米扬把部队撤下来固守巴拉绍夫,在中央战场建立一道新的防线。另外,坦波夫包围圈恐怕不能再去解救了,那只会白白折损力量,影响对莫斯科的防御。”
听筒那边沉默了半天,华西列夫斯基听得十分真切,那儿只有抽风似的倒吸冷气地声音。
“这做能打退敌军进攻?”
“很难,但能初步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防线,我们现在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遏制问题扩大。”
“那您说说看,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我能说实话么?”
“您可以用一个*员的忠诚说实话。”
“我觉得,可以考虑和德军接洽停战谈判的事了。”朱可夫也豁出去了,“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能为部队赢得一丝喘息的机会。”
“这不是您该考虑的问题,这是我的问题!让巴格拉米扬立即后退组建可靠防线……”也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