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杜勒斯再赴欧洲共商“和平”的电报发到华盛顿前,美国人自己也忙得焦头烂额,如同走马灯一般地在开会。
最近几个月来,累西腓、东海岸遭遇的火箭袭击已构成了对美军的严重威慑。累西腓还好,虽然火箭无法防御,但毕竟数量只有这么一点,李奇微只把他当做特种航空炸弹来处理,虽然时不时有人伤亡,但总体而言士气勉强还能维持,对他而言,更窘迫的危险在于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谁都知道累西腓已成为一片孤地,除非大西洋舰队能战胜对手重新夺回制海权,否则累西腓的局面是改变不了的。
但制海权却没这么容易夺回,米切尔阵亡后,美国拟定的下一步反攻计划是先夺取百慕大,顺便再与前来救援的轴心舰队决战,即便不能全歼对手也要在保存自身实力的前提下重创对手,只有先拿回百慕大,破坏德国在中美、加勒比海一线的海上优势,美国才有反攻的可能——或者说,即便不能反攻,也可以坐下来和德国好好谈一谈和平条件。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反攻计划从6月推到7月,从7月再推到8月,现在8月又已过半,海军再次建议推迟到10月。
倒不是海军出尔反尔反复调戏陆军,而是空军屡屡在关键时候有重大发现而让参联会决定推迟计划实施。最开始之际,比较乐观的心态是大西洋舰队在5月份能够恢复战斗力,结果因德军大规模火箭袭击东部造船厂造成工人恐慌而被迫放慢军舰维修速度;6月份时,好不容易军舰已得到修复,3-4月间新下水的航空母舰也有了战斗力,结果发现敌情有重大变化——德军一口气展现了3艘新的航空母舰,还有1艘似乎是以前从未见识过的,一对比发现这艘军舰与日本的大凤号有几分相似,但绝不是日军那一艘,这种推断只有一个结果:敌情有变,敌人实力也增强了。
7月份双方航空母舰对比从57,即便7月末美军又得到了2艘埃塞克斯级,也不过就是7:7,依然没什么把握,所有参联会成员都清楚本方航母上的那些舰载机飞行员是些什么水平,一致同意再多等一个月。结果到前几天又从欧洲得到消息,德军最大的那艘斜角航母让·巴尔号已经修复,正冲出直布罗陀海峡向加勒比海一线增援,另外似乎还带有一批驱逐舰和轻巡洋舰。
得,力量对比在8月份又变成了7:8,美国还是没什么优势。如果是以往,再拼一次也没什么问题,大不了再回去蹲上半年一年,可现在情况却极为特殊,因为日本已扫清了夏威夷群岛和整个西南太平洋,就要对澳新下手了,就算美国海军短时间能再次与德国拼个两败俱伤,也不见得能实现反攻——德国还有再引联合舰队西行这条路,这是美国绝不敢冒险的。
于是反攻百慕大的计划只能耽搁下来。
百慕大反攻不顺利,澳新一线开始告急,艾森豪威尔给国内发来电报,用无比哀伤甚至绝望的口吻汇报了所罗门、新喀里多尼亚的撤军情况,这次撤军艾森豪威尔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的,麦克阿瑟一开始还表示希望守军能够逐岛死守,拖延时间,就像当初联合舰队西行时日本部队死守一样,结果艾克认为办不到——美国军人不是日本军人,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让他们死守是等于把他们推入地狱,既然还有一线撤退的可能就先缩回来再说。
为了说服麦克阿瑟,他甚至单独打电报给了尼米茨和克拉克,希望他们能一起劝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