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之吕布再世>第三百章 董卓的愤怒

回到解城,吕布给四哥写了封信。

信中的内容大抵是让他做好接应羌民的准备,又特令高顺带兵前来沿途护送。这件事情只有交给高顺,才最为放心。

羌人北迁并州,目前而言,可能会给当地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从长远的视野来看,却是一次难得的大好时机。既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还能填补大量空缺的劳动力。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想让并州发展繁荣起来,肯定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完成的事情,最起码也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解城没呆两天,吕布便率着数百骑离开,出来这么多天,也该回去了。

沿途往南,经过十余天的跋涉,终于回到了久违的长安。

近些时日,车骑将军张温的头发都快愁白。

三路大军,两路俱已退回关中,仅剩董卓的右路军还在陇县强撑。

得知吕布率残余部众回来,张温脸上愁容总算消去不少,吕布可是个极为强猛的悍将,他能安然无恙的回来,张温心里自是高兴无比。

在吕布入城之后,盖勋第一个找上门来。对于当日之事,他心中怀有愧疚,毕竟才给吕布那么点人马,后面也没派人前去接应。

如今见到吕布完完整整的回来,盖勋心里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然则吕布望向盖勋的眼神里,充满诧然之色:“盖将军,你这是怎么了?”

吕布清楚的记得,驻守汉阳的时候,盖勋还很精神,哪怕粮草被劫,也没有太多的惊慌,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将他击倒。

而如今短短两月时间,这位凉州名将的头发尽已霜白,苍老得像个迟暮的老人,

要知道,盖勋今年才四十五岁,离半百之龄也还差了不少。

关于此事,盖勋什么也没说,只是摇头叹息,说自己看走了眼。

当天夜间,张温在府中摆起宴席。一是庆贺吕布归来,二是借机询问手下将军,接下来该如何以对。

朝廷隔三岔五的施加压力,他实在有些扛不住了。

打仗之类的事情,他本就不是行家,起初想借着平叛的机会,像皇甫嵩、朱儁那般大涨名声,结果却是烫手山芋,令他苦不堪言。

搞不好,还会弄得丢官罢职。

在座的将军们听得主帅发问,脾气燥一点的,直接嚷着明天就要带兵去夷平叛军;脾气稍好的,则力求一个稳字,建议据守关中。

张温对此很是头疼,进攻要是管用的话,左、中两路大军就不会被打得这么惨了。

至于求稳,他倒是愿意,可朝廷不答应呐。

天子已经放下话来,要在年底看到奏报,赢不了,就让张温收拾东西滚蛋。他这司空和车骑将军的位置,有的是人想干。

张温对此只能将目光投向吕布,想听听这位飞将军的意见。

早在前年,他就耳闻过吕布大破鲜卑的事迹,所以在对付异族人这件事上,应该会有独特见解。

然则,吕布的回答注定会让张温感到失望。

“末将以为,此时再行进军,胜算渺茫,坚守关中方为上策。”吕布在众人投来的目光中,淡定回答起来。

此话一出,立马有人出声讥讽:“素闻吕将军骁勇,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吕布顺着声音看去,说话那人大概四十多岁,相貌不俗,一袭甲胄披身,看样子也应该是个将军。

“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怕就怕死在自家人的手里。”吕布呡了口酒,看似随意的说着。

“你莫非怀疑我们之中,藏有敌人的细作?”那人语气明显不悦,质问起吕布。

“不是怀疑,是肯定有。”

吕布笃定,如果没有内应,叛军怎么可能成功同时断掉三路大军的粮草,还屡次打得他们出其不意,损兵折将。

众将听吕布这么一分析,心中顿时信了八分,脸上表情愤恨咬牙,怪不得他们连战不利,原来是军中藏有内鬼,将他们的行动计划,透露给了叛军。

“那你且说说,内间是何人?”那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看向吕布的眼神犀利,似乎想看穿这个年轻人的所有想法。

“我要是知道,还会费这么多的唇舌口水吗?”吕布反问一声,这个问题问得也太没水平了。

后来吕布才得知,这名与他争辩的男人,姓陶名谦,字恭祖,也就是将来的徐州刺史,如今尚在张温手下担任参军一职。

陶谦生于顺帝永建七年,今年五十有三,看起来居然不过四十来岁,不得不说,这老小子保养得可以。

无意中挖出军中渗有内间的情报,张温心中大惊之余,自然不会再提进军的事情。如果不把这个内间揪出来,今后的日子都别想安生。

酒宴散去,张温单独留下吕布。

用意不言而喻,既然内间这事是吕布提出来的,那就由他负责好了。

本来张温最信任的人是孙坚,然则在前不久,孙坚被朝廷征为议郎,直接传唤到洛阳去了。

随后的日子里,吕布在长安城内排查起来,看似认真,实际上也不过是走走形式罢了。

十月初,京兆尹司马防被朝廷征召,拜为光禄大夫。空缺出来的京兆尹一职,张温举荐盖勋,至于汉阳郡守,则由傅燮担任。

而此时陇县的汉军驻地,跪在帐内的将领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

董卓坐在榻上,黑着脸近乎咆哮的吼道:“说,昨日是谁袭了本将军的粮草!”<


状态提示:第三百章 董卓的愤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