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农民企业家>第00040章 一起一落

宋厂长在县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出现在了球山村。

这一次,他带来了油印的总分厂管理协议书,按照规范的模式撰写,一式两份。

孙建平看着油印的纸张,见自已的内容都已写在里面,写得更精炼达意,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大笔一挥就签了字。

正要按手印,却见宋厂长伸手挡住了他,道:“分厂大红印在我手里呢!”只见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两个大红印,一个是县副食品加工厂的,另一个也是县副食品加工厂,只是在中间的五角星下面,还有两个字“分厂”。

宋厂长把有“分厂”两字的印章交给孙建平,说:“这个印,就是你的了。”说着就在协议书的甲方,盖上自已的大红印,让孙建平在乙方,盖上分厂的大红印。双方各执一份,算是正式协定。

对外呢,县副食品加工厂的厂长还是宋厂长,孙建平只是分厂厂长。不过分厂可凭分厂的名义,自行组织生产,自负盈亏,但无论盈亏,机器折旧、工人工资、国家税收那是一定要足额上缴的。

利润呢三七分成,亏损呢,总厂不负担,但可凭后期的利润,抵补前期亏损后,再行分成。

孙建平说:“宋厂长,你总厂可算是旱涝保收,分厂压力大,日子不好过呀!”

宋厂长乐呵呵地道:“孙厂长说笑了,按现在这种生产速度呀,准保你赚得连我都会眼红啰!”

由于县厂基本不开工,所以宋厂长特地把厂里的宋会计叫过来,驻在球山村分工厂,进行独立明细核算。名为协助,实为监控,他怕孙建平说的让村会计核算,到时做了假账,总厂会吃亏。孙建平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也不反对,反正谁做账都一样,自已不做亏心事,好睡觉。

凡是去村里收购粮食,或是去麻雀店派发货,孙建平都让宋会计跟着,一笔笔清楚地记录明细分户账与总账,在毛利润上面,能够做到准确精细核算。毛利润算准了,净利润计算就相对容易多了。

在与宋会计接确的过程中,孙建平学会了精打细算。以前呢,他的秤都是往高了挑,卖一吨的货,他总是会缺个五十多斤。比如以前在市里拿货,明明公秤很准的一吨,他就会在每个麻雀点,四十斤的货,他会给个四十一斤。

五十多个麻雀点,一圈下来就会少货五十多斤。

其实一次,两次还无所谓,孙建平只算自已总的赚了多少钱,不在乎这些个细小的差别。

可是宋会计却帮他算了一笔帐,每天一吨货,一个月就会流失一千五百斤,一年就会流失相当九吨的货。每个麻雀点多一斤,没什么名堂,但对整个工厂来说,整体数量非常巨大,所以必须精打细算。

宋会计说:“麻雀点只要赚钱,他们是不会在乎你多给一斤的,多给他们反而会觉得你的秤不准确,怀疑你心里有鬼。只要做到不亏心,做到不吃秤,公正斤两就可以了,这样大家也会认可你的。”

孙建平觉得有理,公平公正不吃秤,这是管理的眼光,宋会计毕竟是会计管理能手。他回应宋会计说:“宋佬,下次呢,你就跟在我旁边指导把秤。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大家自然会认可的。毕竟利润总厂也有一份的嘛,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

宋会计说:“孙厂长,你一说就会,好青年啊!指导把秤,好说好说。”

将近一个月时间,孙建平的秤成了公秤,非常的准确。连做秤的师傅都说,这确实是杆公秤,秤得准,把秤的人更准。

第一个月里,麻雀点还基本上是保持几个品种,因为分厂的生产能力有限,每天只能派发一吨。每一个品种几天就都卖完了,而十一个品种一轮生产下来都得十一天了,所以麻雀店的五个玻璃罐,用起来还绰绰有余,经常出现几个罐空空荡荡。

孙建平跟宋会计商量,谦虚地说:“宋佬,我们村学艺青年,看来这技术也学得差不多了,完全可以自行生产。但是如果让总厂的工人回去,他们也没什么生产任务,回去后没事可做,不是浪费人才嘛!”

宋会计觉得孙建平话里有话,便说:“孙厂长,按我的经验,估摸你一定有新的想法。我也不是外人,你但说无妨。”

孙建平从口袋里摸了包新烟,拨了两根,递给宋会计一根,自已叼了一根在嘴上,擦了火,美美地吸了一口,吐着烟圈,呵呵道:“宋佬啊,你看这笔账合不合算。机器的折旧是按时间算的,一天生产十二小时,也是一天,一天生产二十四小时,也是一天。反正一年折旧一次嘛,就折那么多,你看让机器二十四小时运转,是不是更合算?!”

“我听出来了,你是要让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生产。你是想让总厂的工人也留在这里,和球山村的农民工人一起,一天两班倒地生产,是不是?生产时间多了,供货量也上去了,一个月可以顶两个月,反正货销得出去。而折旧费呢,也只提那么多,这笔账啊,非常合算。一举三得,既比我算的精明多了,后生可畏啊!”宋会计嘴里吹着一缕烟雾,很欣赏孙建平的眼光与胆量。

孙建平补充说:“万一县里或上级有生产任务,反正机器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在分厂完成生产任务嘛,这样也节约时间。”

宋会计觉得完全可行,于是说:“先试行,宋厂长那儿,我会跟他解释。”

当然,并不是每班不停地生产十二个小时,机器会发烫,是吃不消的


状态提示:第00040章 一起一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