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队伍是两排,大的走在前面,小的跟在后面,队伍两边每隔上一段距离有一个妇人,越到队伍的后面,妇人出现的间隔越短,因为孩子小。
娃娃们的衣服换了,邢荣隆成衣行免费给制作的,当初成衣铺子花十两黄金买徐宝的对联,准确地说是下联之后,一直没断过联系。
村里做衣服,总是找他们。
当村子徐宝让人用买来的棉花给宝宝们做出棉袄后,成衣铺子专门派人去进的大量棉花。
经过设计,在京城卖出不少,价钱还很高,所以又给村里的孩子们量完做了一套。
不再是徐宝让村里人做的那种对襟的衣服,是这边的斜襟的,比正常的厚,女孩子下面是裙装,男孩子下面是开襟的,就是正常宋朝的衣服,用的好料。
这等衣服在徐宝那边的人看来,本就是很漂亮,古香古色的,一旦穿在娃娃身上,就一个字——萌。
更萌的是队伍后面的小宝宝们,一岁半的,两岁的,两岁半的,他们腿短,前面大哥哥、大姐姐正常迈步,轮到他们必须多倒腾几下。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总走神,跟着唱的时候嘴不利索,并且走着走着,突然就看向路边的某个东西站住了,一动不动的,发呆。
有的是过了几息自己反应过来,回过神,追上队伍,有的实在是清醒不过来了,负责看着的妇人就抱起来,送到前面的队伍里。
队伍很长,五百多人呢,两排走,不时有人掉队,甚至有孩子路过自己家,跑到栅栏外面,与自己家的狗狗交流两句。
数遍整个大宋,就没有一个地方能摆出此等阵势的。
新来的游客看傻眼。娃娃们一个个营养好,收拾的也干净利索,每一个瞧着都那么喜人。
游客们本是富贵人家的,初时被从码头拉下来。听说是去村子,还以为村子很穷,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
眼下才晓得,上岗村好厉害,能把孩子养成现在的样子。花掉的钱要多得吓死人。
徐宝看着,同样满意,他甚至幻想着若是把村里的孩子队伍拉到自己那边,跟别的小学比古礼,保证能震慑住那些小学。
当然,他只是想一想罢了。
不过现在有不是小学的人被震住了,二百一十六个穷学子眼看着队伍从面前走过,忘了去问在哪吃饭便宜,也不记得找图书馆看书。
他们扭头左右看看,面面相觑。直到队伍渐渐远去,队伍后面的一个连续发了四次呆的宝宝被抱着跟上,他们才回过神。
一个个心情很复杂,他们可以看着村民穿好衣服贬低,却无法对一群穿着更好衣服的孩子进行抨击。
但他们嫉妒,他们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如果那时……
“你们要看书么?”没等读书人们想太多,手上拿个煎饼果子的铜板来到他们旁边,指着他负责的图书馆说道。
距离铜板近的人看他,准确地说是看他手上的食物。偷偷咽口水,他们饿,虽说还没到他们正常时间的时间,但看别人吃。也想吃。
“那个……”站在铜板边上的人犹豫着小声问道:“昨夜我们来时,有……有汤和咸菜,白天还有吗?”
“有啊,你说的汤和咸菜,村里十二个时辰皆有,还不要钱。只是不准拿出村,我带你们去吃,我要拿竹片刻牌子,你们谁帮忙,刻十个牌子给一文。”
铜板一看对方的表情,心下明了,读书人嘛,没钱,不好意思,面嫩,经历的事情少。
以前有过一阵子他同样如此,借别人书要钱,或给别人讲书收钱,张不开嘴,后来实在是饿极了,再不张嘴就永远张不了嘴,才壮起胆子主动询问别人。
说着话,他在前面领路,免费的汤和咸菜在另一条路上,有别的地方的人过来送货,不能和游客挤在一起,村里新平出来一条土路。
送货的人把货运到地方,卸完,可以花两文钱买个大馒头,就着汤和咸菜吃,馒头不赚钱。
队伍到地方,远远的能闻到汤里葱花爆锅的味道,一人羡慕地对铜板说道:“在京城过来时,听过徐宝的名字,徐宝好运啊,能认识京城里的官员。
都是读书人,命却不同,写个词,有人话钱买,对个对联,还有人花钱买,如我等这样的,得去刻字为活,哎!
也罢,丢了斯文就丢了,好在是刻字,算是读书人的事儿,若是其他苦哈哈的活,我等是绝对做不来的。”
周围不少读书人点头附和。
正给人盛汤的村里妇人听到了,面色一沉,说道:“一碗汤一文,一碟咸菜一文,你们两个人喝一碗汤,四个人吃一碟子咸菜,足够了。”
“不是不要钱么?”铜板问。
“苦哈哈才不要钱,身子金贵的哪能吃白食?咱家宝郎都比不上,宝郎那么有才华,当初来村里时还住柴房呢,然后给劈柴,去河边担水,再钓鱼去镇子卖,后来京城有别的豆腐坊出了干豆腐,宝郎大雨天的打着伞一家家叩门,算是没斯文的人了,有斯文的读书人,不给钱不是辱没了身份?”
妇人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说道。
铜板微微张着嘴,又想了一边妇人说的话,吃惊地问:“徐郎还做过那些事情?”
“宝郎带村里的人种棚子菜时还挑过粪呢,不像某些读书人,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妇人也拽了两句。
一群读书人再次面面相觑,他们不信,听着妇人口中说出来的事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