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宋道>卷五 东京寒 第四百二五章 【改革疏】

这人吃五谷会生百病,自然也会生出千般心思,亦如月有阴晴圆缺。>

黄杰当然知道林灵素这般痛恨释教,逮着机会就要置之死地的缘由,这远也不说,就说这隋唐以来,每次灭佛之后,佛教一旦再兴也势必会有灭道事件随之而来,只是佛教的传承松散,又爱广修寺院广受门徒,杀之不净,灭之不绝,可道教向来都是择徒而受,视因缘而节。

所以,佛教就算碰上了灭佛,那佛子佛孙就好像割韭菜一般,割掉一茬过不了多久便会又长出一茬,可道教一旦碰上了灭道,遭受的损失往往也就十分巨大了。

所以这林灵素不论是为了报私怨还是为了道门的公义,这般打压佛教本也是天下道徒喜闻乐见之事,可如此作为真要深思起来,当真是舍本逐末,其结果自然还是得不偿失。

对于黄杰一再提及的《请准道教改革疏》,当初那通药先生上呈赵官家时,林灵素恰好正是得势,正在神霄玉清万寿宫设醮**,因此当时他只是将那奏疏大致看了两眼,便也道一声荒谬,丢弃一旁。

如今,林灵素不由努力回忆了一下,只是恍惚记得这《请准道教改革疏》全文不足千字,通篇大致说了五条改革的建议:其一是限制新建道教场所,勘察各地现有道观,历二百年以上的勘定为古迹,今后只许维护不可扩建,不足二百年的改为道学院、道医院、福田院为民用;其二是由官府收回天下道门所有的福田(道教寺院所自有的田地以及信善捐献的田产,也即功德田);其三是废除京师道学、辟雍与道举,道士培养还由各地道学院自行处之,以免天下学子误入歧途;其四是解除教禁,允许百姓自由信教;其五是广开域界,资助、鼓励道士徙国传教。

这五条在当时的林灵素看来,条条都是无稽之谈!

这先,不论佛、道还是什么歪门邪道,从来都是以大寺巨庙宏钟金塑为毕生的奋斗目标,尤其是佛门的和尚,只要学有小成,往往先一个宏愿是行脚天下广传佛法,后一个宏愿必然就是寻着一个山清水秀,方圆五十里内无佛寺的地方修一座小庙,小庙修成之后,又开始谋划将一丈殿扩建成十丈殿,十丈殿成了,便又想着搞大雄宝殿。

等修成了大雄宝殿,又觉得这殿内的木雕佛像太小,便要换成泥塑,而后又觉得泥塑的难看不气派,便要彩绘、铜铸、鎏金……也就这般一代代的积土成山,积沙成塔,一座子孙庙说不得多少年后便就成了一座大丛林。

所以,搞什么限制新建道教场所,这不是搞笑么?这不是等于将生存空间白白送给那些和尚么?

想想看,从北魏至今朝这才多少年,洛阳城外的龙门山便叫这些和尚凿得全是佛像了?

还有这什么让官府收回天下道门的福田、废除道学、辟雍与道举的优待,甚至废除教籍,允许百姓自由信教,还要什么广开域界,鼓励道士去往别国传教,简直是一个赛一个的异想天开,林灵素当然是嗤之以鼻。

这些所谓的改革之策看起来那是为了兴盛道教,根本就是要将道教自废武功,任人宰割。

可是……自打听了黄杰所说,这道释之争,实为争夺信众的合战,胜负不是看谁一时得了势占了上风,而是看谁能赢得天下百姓的民心,林灵素这才悚然而惊。

不错,如今回想起来,这“三武一宗”灭佛,那一次杀的和尚少了?那一次烧的经书少了?

可为什么还是灭不掉佛教,总是能死灰复燃,浴火重生,如今看来还是因为佛教得了民心啊!

而要与佛教争夺民心,光是靠皇帝的一道圣旨诏书,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开动脑筋想出切实的办法来,这方才黄杰不说了,佛教的招数,不过就是劝善和积财,扬善顺应天理、积财可应百灾,将此二事行好了,就不难俘获人心。

所以,如今回想起来,这《请准道教改革疏》提出的五条建议,还真是有些意思。

比如说,这限制新建道教场所和官府收回福田两条,当真道教以此自律,那么朝廷方面自然要一碗水端平,要佛门也得遵行。若真要实行起来,那么佛门的损失显然要比道门大多了去,一个历二百年以上以上的古刹定为古迹,只许修缮不许扩建,不足二百年的须得改为学院、医院和福田院,仅此一项便不知要毁了多少佛家寺院。

要知道,这“三武一宗”的后周世宗灭佛距今也不过一百六十余年,当时后周世宗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如今大宋境内的佛门寺院十有**都是后周世宗死后慢慢复建而成,若真道门以此法革新,佛门自然要跟着吃挂落,毕竟道门的宫观总数可是比起遍地开花一般的寺庙少多了,且十有**都是数百年以上老观,且道教一直以来也对不推崇要徒子徒孙什么宏愿去广修寺院。

还有那收回福田,只怕更是得要了佛门的亲命,林灵素也是知道这如今的佛门又在重蹈前朝覆辙,广开方便之门,收纳信善捐献的福田,单单就是东京大相国寺一家,如今手中便握着东京城内外至少三万余顷的上田。

而道门却不喜做这般费力之事,因为这福田拿到手中还要管理、须得雇人劳作、视时节播种收活,所以道门掌握在手里的福田并不多。

想当初唐武宗会昌灭佛时,只不过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便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状态提示:卷五 东京寒 第四百二五章 【改革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