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玉琯起高名,道心潜红尘。
秦英并不知道梅三娘在上巳节的表现有多么出彩,但她已从侧面看出来梅三娘身价不斐。
上巳节后,好像全长安的上层人士都听说玉琯现世。
那个会吹白琯的娘子正是平康坊钟露阁的官妓。
一时钟露阁门前的车驾络绎不绝,王孙公子专为梅琯的一曲天音登楼而访。
有那负责收宴帖的小厮,在休息的时候抱怨自己忙不过来。
帖子的数量大幅增加,而求梅三娘入府吹琯的帖子就占了三分之一。
对于这样的盛况,鸨母自然是笑地合不拢嘴。
每张宴帖的背后最少半两银子。鸨母和官妓三七分成。
在连续给钟露阁上下打赏后,大方的鸨母最后决定给所有人涨月钱。
秦英接了比上个月多一小串的月钱后,并没有表现出感动惊讶。
她见过的银钱可比涨过的月钱要多多了。
但是秦英有个坏毛病,花钱大手大脚。之前她把自己钱袋子里存的八两都花掉了。
从小厮,再到买炭笔……秦英就没有消停过。
她也晓得自己是个存不住钱的主儿,早早地就让梅三娘帮她保管钱袋子了。
梅三娘看着秦英干瘪地挤不出一丝水分的钱袋,于心实在不忍。
所以她每次参宴结束后,都给对方的钱袋里偷偷塞点碎银。
这也算是以此回报,秦英护送她到长安,又亲自将她领进钟露阁。
不过半个月,那小钱袋子在梅三娘的小动作下鼓起来了。
某天中午秦英领到当月的月钱,不敢留手,赶紧到东跨院上交给梅三娘。
梅三娘正在屋里和陌香做女红,她见秦英过来了,随手搁下了绣样和针线,笑道:
“送月钱来?我帮你存了二两银子,你可不要再乱花了。”
秦英腼腆地挠了挠头:“嗯嗯。”走到梅三娘的身边时,她看到几上的半成绣品,赞扬道,“你绣的是什么啊?细腻又好看。”
圆形的绣板之上,是用五色彩线勾勒出来的翠柳和黄莺儿。柳条婀娜,莺鸟栩栩。
“这是益州的特产之一,蜀绣。”把绣样捧给了秦英,梅三娘道:
“益州的蜀绣很早就开始出名了。成都府不是有个别名叫做‘锦官城‘?这个‘锦官‘,就是汉代在成都府设立的官署名。”
秦英显然不知道“锦官城”的这层深意,她听了之后叹道:“哦?还有这种说法啊?我读古书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
梅三娘得意地掩面笑了:“这不会专门写在史书明显的地方。但地方志记载的可是清清楚楚。”
每个州郡县都会有自己的地方志。地方志通常会保存在州府、县衙之处。
能有机会参阅地方志的也不是普通人。
这时一直安静做针线的陌香抬起头来,捏了捏自己酸痛到麻木的脖子后面,接口道:“三娘以前的家世很好吧……”
陌香的话把众人惊了一跳。谁也没料到话题会转到这个地方。
“是啊。”梅三娘双手紧紧地交握在一起,才低声喃喃道。
“阿耶是成都府尹的文记之官,阿娘出于益州当地的大姓。我在我们这房中排行第三,上头还有两个兄长。三年前祖父去世后,我们梅姓就分家了。
“住的宅院从三进三出变成了独门独户。房子小了,也没有了假山池沼,但是过地平静安宁。
“阿耶为两个兄长请了西席先生,听我有求学意,便让我到先生座下旁听书经字典。
“一日下午,我与阿娘坐在秋海棠树下绣帕子。就看到大兄慌张地奔过来。
“他带来了阿耶入狱的消息。那恰恰是,我们一家人的劫难源头…”
梅三娘深深地埋下头,把如画的眉眼隐在了暗影中。
陌香和昭檀是进平康坊多年的人了,早就知道故事的后续:
——父亲入狱,兄弟充军,女眷沦为贱籍。
类似的事能从很多艺妓的口中听到。她们听得太多了,已经不会为这样的故事而动容。
昭檀无言地给梅三娘递了手巾,让她把糊了的粉妆擦掉。
勾起别人伤心事的陌香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搁置下绣样看了梅三娘一眼。
只有秦英站在梅三娘身前,拍着她的肩不断安抚:“……都过去了。勇敢点。”
“身处平康坊的人,几乎都不是自愿到这里的。大家都有不忍回忆的往事。”昭檀拾起了扣在腿上的《昭明文选》,淡淡道着。
“比如陌香,钟露阁的魁首。她的阿耶当年就是死在秦王手里…”
陌香清咳一声,截住了昭檀的话头:“要举例子就举自己的,扯我的事情做什么?”
“她阿耶被秦王害了,所以陌香一直不肯为秦王献舞。”
昭檀也不看陌香的警告神色,继续说了下去:“这贞观四年来,任凭教坊如何施压,她都没有参加任何宫宴。包括年初宫宴。”
秦英听到这句,不禁对陌香表示敬佩。
陌香的言行举止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骄傲。她也确实有资本骄傲。
姿容,舞技,脾性,气节,论起来都不简单——于是陌香才成为钟露阁当之无愧的魁首。
梅三娘停止了啜泣,拿手帕抹去了眼泪在面上划出的痕迹:
“看来所谓的名利和地位,都不是空穴得来的啊。”
平康坊的舞妓都说,陌香只是长得比她们美了一点点,只是跳地比她们好了一点点。能够名扬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