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求生在西晋末>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随行

太兴元年,夏,江东使团顺利抵达长安,其中最引人瞩目者非太子司马绍莫属。

太子一来到长安就没闲着,整天带着庾冰四处瞎逛,有时还跟在卫朔身后视察长安。

也不知从哪儿听说卫朔打算要出巡辽东,司马绍颠颠儿跑来,又死缠烂打非要一起去。

卫朔被他缠不过,只得答应下来。

翌日大早,卫朔在莫含、游子远、皇甫真、陈安等陪同下,骑马出长安往渭水岸边而来。

司马绍则带着庾冰也夹杂在人群中,连日来经过初步考察,太子发现辽东有太多值得江左效仿的地方,这才缠着卫朔要求做个‘随从’。

庾冰打马跟在司马绍身边,悄声道:“殿下听说辽东盛产水泥,乃营建工程之上佳材料!”

司马绍瞥了庾冰一眼,“怎么?庾氏也对水泥感兴趣?孤劝你还是趁早熄了这念头,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势力想打水泥主意,结果全都在辽东身上栽了跟头。”

“殿下多虑了,臣怎会有如此不切实际之想法?”庾冰讪讪而笑道。

不一会儿,卫朔一行浩浩荡荡到了渭水岸边,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四周堆满了石块、水泥、木头等建筑材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将有大工程要开建。

待到一干要人来齐之后,一阐教道长点起长香,絮絮叨叨祭祀大天尊,辽东文武官吏以及现场商贾一起上前随之叩拜,最后又有专人抬起三牲放到祭台上。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着辽东官民,又是叩拜又是贡献祭品,司马绍、庾冰二人可不认为卫朔是在搞什么宗教迷信。他们十分清楚阐教在辽东的地位有多重要,可以说没有阐教在思想上维系,辽东上下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团结一致。

经过数年发展,阐教已经成为辽东最大的宗教势力,为辽东推行民族融合政策提供了思想上保障。是阐教的发展,消除了各族之间的隔阂,将辽东上下拧成一股绳。

看着眼前热闹情形,庾冰感叹道:“只有像大司马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才敢扶持宗教发展,而不担心被其反噬!而且正是因基层有阐教制衡,才使得世家在辽东无法做到一呼百应。”

就在司马绍、庾冰大发感慨时,那边卫朔已在主持水泥路奠基仪式。

听着卫朔在那儿念叨,司马绍二人才注意到这条横贯雍秦两州的东西大动脉。

当初听到这项工程时,司马绍还曾以为辽东在夸大其词,直到看到雍州刺史府开始雇佣民夫、储备材料才意识到,辽东是真打算修建一条堪比秦直道的水泥马路。

“壮哉!此路一旦建成,西北再无忧矣!”

司马绍十分清楚此路对西北的重要意义,自汉以来西北就是动乱的代名词。

从汉末西羌之乱,到魏晋时河西鲜卑造反,再加上关中氐族之乱,总之近年来西北一带胡族就没停止过叛乱。

之所以造成这样局面,除了关中衰落导致朝廷对西北控制力下降,交通不便亦是不能有效统治西北的重要原因。

“何止西北统治牢靠,若臣所料不错,这条东西大动脉一旦建成,必将促进陆上丝绸之路发展。臣听说辽东极度重视商业发展,我不相信大司马在筹建此路时,没有考虑商业因素。如此看来,辽东富甲天下不是没有道理啊!”

“季坚,你来说说,为何辽东推行的政策大多异于传统,反而会取得不俗成就呢?”

跟随卫朔转悠了几天,司马绍最大的感触就是辽东是个反传统的地方。这里有太多与大晋传统风俗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可偏偏施行后的效果却十分好,这不禁让司马绍开始怀疑起自身来。

庾冰闻言亦是默然,他也搞不明白,为何离经叛道的辽东看起来欣欣向荣,就像蓬勃升起的朝阳一样,让人满怀希望。而江左一直循规蹈矩,按照祖制来治国,到头来不过是勉强维持局面罢了,看不到一丝北伐失地、收复故土的希望。

“殿下,不管怎样反正都已到了辽东,而且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辽东,只要用心学习,未必不能找到答案。”

“也只能如此了,孤恨不能与大司马早识。”

在司马绍跟庾冰在一旁嘀嘀咕咕的时候,卫朔已经完成了奠基仪式。

看到大司马走向自己,司马绍由衷赞道:“大司马真是好手段,这条道路一旦修通,必将商贾云集,令人好不羡慕。”

“呵呵,殿下过奖了,在下不过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已。”卫朔谦虚地拱了拱手。

这时庾冰突然向卫朔问:“大司马,在下听说辽东有旅顺、崂山两大海港可通南洋、西洋诸国,每年光是两地市舶司收入就有百万贯以上,不知江左能否也向辽东学习?”

闻言卫朔身形一顿,神色不变,颇有深意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庾冰,道:“其实以江左地理,自然也可像辽东这般整修港口,投资海贸。”

“江左也建海港?大司马不怕抢了辽东生意吗?”司马绍故意问。

卫朔嘴角一撇,霸气绝伦道:“哼!谁敢抢辽东生意?整个南洋都是辽东地盘,到了大海上就是辽东说了算,谁要是不按照辽东规矩做事,辽东就让他的海船出不了海。”

“额?”司马绍、庾冰闻言顿时气馁,刚刚庾冰一番试探,没想到却得到卫朔如此霸气回答,一下子让二人心沉到了谷底,彻底熄了插手海贸的念头。

……

就在司马绍跟在卫朔身边考察时


状态提示:第432章 出巡之太子随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