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是个单一民族,被封在半岛上,狭隘排外却因此对外还有些撒野的狗性,比绵羊宋民强不少,但也仅此而已。一遇到强悍对手,失去精神上寄托的保国保家依仗,就成了摇尾巴狗。
若北军攻打的是倭国,就不同了。
倭国虽然也深受汉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但孤悬海外,和中土的联系不是那么方便和紧密,狭隘排外岛国意识比高丽人更强,也比高丽人有更多的狼性。
侵略倭国,绝不会出现倭统治者一说降,就全部降了。中央降了,地方势力必定有很多不降的。当地官员降了,倭军倭民中很多人却未必肯放下武器。
此时的倭国,人口和经济军事实力都不及高丽,但要征服它却比高丽难很多。
所以,赵岳不把东征首要目标放在倭岛,而是先收拾高丽。
他把高丽人哄骗强迁到倭岛,也有借高丽族慢慢消耗磨垮倭寇的战略目标。
帝国有更远大,更重要的战略目标,若是北军陷入倭岛长期纠缠战,那可耗不起。把东部总体实力差不多的两异族困锁在海外孤岛上相互折腾,这才是最省力省心又有效的手段。
扭曲的儒教是把人弄软弄傻的利器,威力巨大,可惜毒害最深的却是大汉民族。有人说,那把它传播到国外,岂不是征服世界的文化侵略利器?
这却是多想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儒教和此有些类似,在思想上的威力,若不结合政权统治,就差远了,远比不上宗教信仰的感化和吸引力,传到世界,被主流是实用主义强盗思想的国家民族吸引了,只会成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利器。
这是儒教无法广泛流传世界,无法弄软世界,只能弄软受汉文明影响很大的中国邻近国家的原因。强大的辽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统治者追风崇拜儒家的诗书fēng_liú才丧失锋利灭亡的。
赵岳解释了一番。众将听后都若有所思,明白了高丽好收拾的原因,明白了赵岳在战前军事会议上为什么敢放言几个月内就搞定半岛,也收敛了因战争太顺利产生的骄躁轻狂之事。
高丽连连轻败,不是北军将士的战斗力强大到无可匹敌,而是对手太弱了。
接下来,投降的江华岛高丽军和统治阶级同样被哄骗强押进运输船,被丢到了倭国九州岛,开启了这一只高丽人的奋斗血战模式。
那位率先投降的瘦高青年原来是朴尚贤家族的人,不过不是嫡系,是和嫡系血缘较近的旁支,和其父都没有出众才华,之所以成为穴/口镇主持防守一面城墙的重将,却是因为整个高丽统治阶级在这些年都陷入平安腐化中,个个拼命追求享乐,相互攀比奢华堕落。朴尚贤家的嫡系子弟都沉浸在享乐中,没人愿意稍吃一点苦、多受一点累,比的是谁的女人更多更漂亮、谁更得家族长辈宠爱娇惯,谁更会捞钱花钱,更能搞到珍稀的泊来品……
都争当fēng_liú纨绔子弟、浮浪才子,没人愿意当粗鄙武夫押甲执锐吃那份苦受那份罪。
但朴家既然是江华岛主官家族,要掌握军队,家族就必须有人当兵。嫡系子弟干不了,不愿意干的下贱活,自然而然由旁支子弟承担。
旁支子弟有点正事干,才能对家族有点用,在家族中能有点话语权,也能有点权力、地位和好处。所以,武官是旁支子弟争抢的差使。
但即使是嫡系不屑的活,也不是旁支谁想抢就能抢到的,也论亲疏远近。
瘦高青年父子因和嫡系血脉关系近,沾了便宜,当了重要武职。
权力地位这东西很容易让人忘记自己的实际能力,很容易自高自大,自不量力。这对父子就是这样,当武官在军营里高高在上久了,只觉得自己能力出众、武艺和军事才华超群……
瘦高青年自我感觉特良好就是这么来的。别看他在嫡系子弟面前奴颜婢膝,低三下四,一对卑微的外人,那就是不可违逆的大爷,不是一般的得意威风。
他率先投降,算是为朴氏家族开了好头,有功开了脸,因此越发得意,自我感觉美好前程来了,对上以前畏惧嫉妒不已的嫡系子弟也敢有种优越感了。
可惜,朴尚贤知道这个旁支子弟只是个有点小聪明没真本事的二,通过投降一事也认清其无耻卑鄙心性,面子上口头表扬一句,内心却不屑一顾,即使瘦高青年强忍之前争斗造成的伤痛,自己强加入官员豪强队伍出城投降,想露脸受北军夸奖封赏。朴尚贤却不但没有把他引荐给北军,当王念经有意询问时,他也只是简单解释是家中子侄,连青年的名字都不稀得报。
无关紧要的没用旁支子弟而已。若是让这无耻小人窜起来,那嫡系恐怕要有大难了。
这就是朴尚贤的心思。
说到底还是根深蒂固的嫡庶观念在起作用。若是嫡系子弟所为,再废物,他也会重视。
朴尚贤不屑瘦高青年,嫌弃又暗暗提防。王念经却重视,以军中有治伤良医为由,热情把青年要到北军,说是要给功臣好好治伤。
这位朴子弟大喜过望,越发得意洋洋,走时还暗暗地恨恨盯了族长朴尚贤一眼,恨其偏心轻慢自己。他以为会得到大大款待与封赏,等伤恢复些可以威风八面回去好好羞辱嫡系子弟,不想得到的却是一棍子敲晕,醒来后,身上被同胞突袭砍开的伤口得到治疗包扎,但脸上剧痛,嘴中也痛得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