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
李青打了个哈欠,把鼠标一放,“再听听,看合不合适!”
姜伦看他这样,不禁道,“你去睡一会儿,我来弄吧!”
“不用!”李青摆手,“我不困,还能坚持!”
“算了吧!”姜伦笑笑,“我睡了一白天,怎么着也比你精神,就快去,别墨迹了!”
“那……我去躺会儿,你到四点叫我,我替你。”
李青打着哈欠站起身,朝控音室里面单独隔出来用作休息的房间走去。
姜伦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开始对音乐修修改改。
饱和一下音色,特殊化处理一下音效,加点儿东西,弦乐再淡一点儿,现在他做编曲也得心应手,反正就是把你想要的音色,按照曲调往软件加,然后一个个试,不行就换,可以就留下。
最后整首伴奏带做出来,姜伦反复听了十几遍,耳朵都快生茧了,才把这一关攻克。
“麻蛋!终于做好了!”
姜伦生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看看窗外还是一片漆黑,而时间已经到了六点半。
这会儿他也只撑不住了,保存了制作好的编曲文件,然后到后面沙发上,衣服一裹就这么睡了。
“醒醒!姜伦,醒醒!”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姜伦感觉身边有人推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黎荣昊的脸就在他眼跟前,不禁一个激灵从沙发上坐了起来。
“黎叔!你来了?”
姜伦迫不及待的问道,“咋样?联系到了吗?”
“已经帮你联系好了!”
黎荣昊笑道,“我亲自联系了他们乐团的执导老师乔东生,答应帮你伴奏,你把歌曲发给他,我给你留一下他的邮箱!”
“好!”姜伦点点头,进屋把李青叫了起来,和黎荣昊三人再次听一下做好的伴奏,然后立即着手将这段音频分声部、分器乐写成五线总谱。
西半球的法国巴黎。
这个时候正是傍晚,乔东生这次带领人大民乐团前来法国做活动交流,并举办一场独立音乐会,一场中法古典民族音乐协奏会。
同时,他们也受摩纳哥政府和国际唱片协会的联合邀请,在圣诞节晚上前去蒙特卡罗参加a开幕式。
就在下午,他接到国内老同学的一个电话,说姜伦想借民乐团帮忙,在a上伴奏。
对这件事儿,乔东生一开始是不答应的,最后在校方的安排下,才勉强的答应下来。
作为带领人大民乐团走遍世界各地参加过上百次交流会的指导老师,同时还参与过春晚、奥运会开幕式等超大型活动的乔东生,在音乐上有这一种自傲。
而姜伦是个流行歌手,虽然现在流行和民乐结合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在流行音乐领域,民乐充其量只是辅助,作为民乐团的指导老师,他认为民乐是独立的,是高贵的。
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他私以为民乐才应该代表华夏音乐,而流行音乐……华夏流行音乐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借鉴国外音乐,哪里有民乐这么独特?
七点十分。
巴黎卢浮宫大教堂。
人大民乐团来法的第二场音乐会--中法古典民族音乐会还有二十分钟即将举行。
这次来的除了现场观众,还有法国一区区政府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法大使、法国古典音乐协会、华夏驻法大使等到场观看。
乔东生意气风发,开场前在到场嘉宾之间四处游走,相谈甚欢。
忽然,兜里手机震动了起来。
他和几万交谈的嘉宾道了声抱歉,拿出手机解锁屏幕看了一眼。
是一份邮件,邮件标题标有“尊敬的敲先生”六个字。
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姜伦那边发来的。
乔东生略微皱眉,手机塞回了口袋,和嘉宾们聊天时,又泛起笑容。
地球的另一边。
天已经亮了,姜伦和李青各自回家睡觉,而姜伦明天就要动身出国,还得准备一下。
回到家,姜伦看到只有陈盈盈一个人,不禁问道,“她俩呢?”
“回学校上课了!”
陈盈盈走上来替他拿脱掉的外套。
“你怎么不去上课?”姜伦好奇的问道。
“你不是说去欧洲吗?我请假了,过了元旦再去!”
“哦,你不说我都差点儿忘了!”
姜伦一拍脑袋,从衣兜里拿出两个本护照,“签证公司已经给弄好了,你把护照保管好,别给弄丢了!”
“我知道!”
陈盈盈的护照是上次和剧组人员一起去布吉岛的时候办的,姜伦的就更早了,签约易达的时候就办理了护照。
上次陈盈盈去布吉岛,哪里华人比当地人还多,一点儿出国的感觉都没有。
这次要去的是欧洲,才终于有点儿出国的感觉。
“你是不是昨晚又没睡?”
陈盈盈把护照收起,看到姜伦打着哈欠张口流泪的样子,不禁问道。
“是啊,忙了一晚上!”姜伦说,“我要睡觉了,一起?”
“去去去!大白天的说什么呢?”
陈盈盈俏脸一红,想要逃走,但却已经晚了。
……
……
法国巴黎。
晚上九点,近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结束。
台下观众齐刷刷的鼓掌,没有尖叫声,没有呐喊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