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师唐>第七十章 神赐之物

见曹仁兴高采烈地回来,一众百姓围了上来,“曹先生,庄主怎么说?”

曹仁直接把李牧的话转达给大家,“咱们这新庄主可是个大好人,菩萨转世啊,虽然这地少了点,但不收税,而且还要建学堂让娃子们免费读书。”

话如此一说,场下炸开了锅,曹仁也有些头皮发麻,我,我,还没说完呢,你们怎么就跟疯了似得,想要免费读书,每家得有三个人到学院的厂子里做工……

可惜,没人再听他啰嗦,还没说完,都纷纷往家跑,城里的私塾只有三十五个座,庄主即便建设了书院,也就能招收五十多个,这全庄上下的孩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要是送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

不到两个时辰,学校门口就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都是送孩子上学的,看了登记本,足足有九百一十二人,年龄大小不一,有五六岁的稚子,有七八岁的童子,有十一二的少年,甚至还有十五六的后生。

一番好言把五六岁的劝走,这么小该是天真烂漫,尽情玩耍的时候,太早进入学堂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反而不美。

七岁是最低下限,初步计划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即可完成学业,接下来既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到工厂任职。

童子的学期很长,但年长一些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只设语文和算术,三年级增加社会,四年级增加自然,五年级增加手工。

语文不必说,识写汉字,背读文章,算术从最初的加减,到乘除,到混合,到应用,基础必须牢固,社会学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遵循幼童的认识规律,让他们从认识周围社会开始,进而认识大唐和世界,逐步扩大认识社会的范围,地理部分由李牧负责编写,其他部分由杜功书领衔,河洛书院的其他先生共同编写。

自然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建立最初的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为以后的物理化学奠定基础。

手工课是自然课的升华,李牧犹记得当初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用塑纸板做出的模型飞机从山坡上飞下河滩时,内心的那种激动!

科学是一门讲究实践的课程,所以李牧打算把它单独列为一门课程来学,在这个时代做个简单的水龙头都算是了不起的发明。

这是个落后的时代,但也是创造的时代,那颗苹果可以砸中牛顿,也可以砸中张三李四,跳动的茶壶盖可以启发瓦特,也可以启发王五赵六。

华夏从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只是发明创造的环境,李牧想做的就是创造出一个激发人创造思维的大环境!

教科书是现成的,身为华夏最高学院的院长,大部分的小学教材也需要他审稿、定稿,电脑上有备份,只是需要他抄写出来。

最终李牧只招收了五百名学生,一年级的孩童占了大数,识字的会算数的只有不到一百人,分到了三年级。

家里的五十个学生虽然只学了半年,但因为都是王世充一派的罪臣之后,天赋和后天教育都还算不错,学习进度很快,加减乘除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一点难度。

李牧开始尝试着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物理现象。今天要讲的是水的能量,被他聘来的工匠师傅也都进来旁听。

学生很多,他的教学方式也很特别,带着队来到山腰上,这里有一眼神泉,每到夏天的这个时候井里的水就会喷出来。很多和尚道士都会在此做法,妄言这是他们求来的圣水。

李牧已经把水神庙拆了,里边的两个道士也被他撵走,原本还想感化他们,让他们来书院里教书,哪知人家不领情。这些道士虽然害人不浅,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水银,火药这些东西可都是他们发明出来的,可以说每一个会炼丹的道士都是一个入门的化学家。

“你们可知这井里的水为何会往上冒吗?”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不久有一个年长的工匠说了句,此井乃天赐神泉,每至临夏,道法普生,神水激射,仿佛瑶池佳酿,喝一口即可祛百病,健身体。

话音刚落,场下纷纷附和,这可是神道乞求苍天赏赐给百姓的神水,去年那谁谁已经病入膏肓,就是喝了这儿的泉水起死回生的。

李牧心里有些悲哀,这时候的人还是太淳朴了,一件子虚乌有

的传说就让他们深信不疑,肯定是无良道人作怪,大肆宣传的结果。即便真的有这事,那也跟这泉水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像有人吃东西噎住,即将殒命的时候踩住一块香蕉皮滑了一跤,那东西从食道里摔了出来,逃过一劫,难道说这香蕉皮就是神赐的东西?

还是信仰在作怪,碰到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都会扯在神鬼上,这也不是东方人的专利,在西方表现的更离谱,动不动就把人绑在十字架上火烧。

他没有在这件事上闲扯,而是直接让人抬上来一个物件。一个一立方左右的的蘑菇型木箱子被几根三米高的钢管撑着,箱子下接着几根竹管。

后世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不是个小号的水塔吗!

但唐人可不识得,一个个脸上都是疑惑的模样。

五根竹管最低的一尺,最高的三米,跟木箱一般高。李牧提起一只木桶打了一桶水倒进木箱里,很快连接木箱最矮的那根竹管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 神赐之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