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陷世>第151章 飙车莽汉
讲良心的人越来越多。”

贾明珠说:“我觉得姚先生所信的不错,要不然,人家不会几千里几万里来到我们这做好事了,是不是?”

那几名村民说:“是啊,要谢谢姚先生,他才是真做好事的。不像那些政府某些当官的,光打雷不下雨,听得见雷声,就是不见下雨。姚先生做事,是一点雨,一点湿(实)啊。”

德志说:“别夸奖我了。我是专门干这个的。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他们哈哈一笑,开饭了。

贾明珠家的做了一木桶的饭,里面有大米饭还有玉米饭,白的是米饭,黄的是玉米饭,当地称它们是“金包银”饭。据说,吃了“金包银”,干活有力气。玉米饭是粗粮,吃了饿得慢是真的,适合做农活的耕地的背粪的等下力气的人吃。

还有,就是腊肉。

他们不吃腊肉,觉得没吃饭,干活儿没力气。村里交通不便,吃新鲜肉怕腥,路又远,来去车费也要几个钱,不如吃自己喂大的猪,快过年了,杀了,盐腌了,烧柴熏干,留着慢慢吃,一家老小,吃上一年,天天有肉吃,很是惬意。

这顿饭做得扎实,贾明珠家的可能考虑出力的人,饭量大,预算了所有帮忙的人的食物,但是,没想到,那些妇女一收工,就被遣散,不用说,这顿饭是吃不完的了。贾明珠责怪他妻子,他妻子也说贾明珠,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在那干起来。

宫支书嚷道:“还让人吃饭吗?不让吃,我们就走。一点点小事,就干起来。也不看看有客人在呢!”

俩人都闭了口,赶紧拿出陈年包谷酒,给宫支书斟上,用一次性的塑料杯,斟了一满杯,然后给德志拿了一瓶啤酒,开了,递给德志,其他人有喝白酒的,有喝啤酒的不等。

因为太累,今天算是完结,贾明珠也喝白酒,算是庆祝。做最后一道工序的村民喝啤酒,他们知道,最后做不好,前功尽弃,是要挨骂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以后村里如果有谁家做房子,他们就可能要被淘汰,宁愿请外面的和尚来念经,也不用本地的。

大家吃完饭,起身,寒暄之后,各自回家。除了那两个收光的村民之外。

晚上的月亮很亮,德志没有带手电筒,顺着公路往住处走。路上反射着乳白的月光,很清楚。树丛显得很黑,叶片上却也像洒了银子,风一吹,一闪一闪的。谁家的狗在叫,在空寂的山谷里回响,叫累了,停歇一会儿,又开始了跟猫头鹰的合唱。

远处的蜿蜒的公路上,像萤火虫一样爬行的车辆,没有声音,只有亮光,远射灯光在山腰时而拉长,时而闪耀。几处黝黑的房舍,透出灯光,和月光一起,装扮着山村的夜晚。

德志回到住处,整理完工作笔记,写了日记,打电话问问妻子,妻子说孩子有点发烧。德志有些着急了,又不能马上赶回,这时候也没车了。

德志说:“老婆,要坚持。先给孩子喝点退烧药,看怎么样,明天早晨我再给你打电话。”

“好的,只是轻微有点烧,我已经给他喝了小儿退烧的粉剂,现在比较安静。你也辛苦了,早点睡觉吧。”德志的妻子说。

德志刚挂了电话,有一个来电,打开手机一听,是余哥,他说:“明天我去你那里,马上要验收了,我先来看一下啊。”

德志问:“来几个人?”

“就我一个,尹懋在魏村,他还没走完所有的分散供水户,我先过来。”余哥说。

“那你怎么来?”德志问。

“骑摩托车来。”余哥说。

德志没想到,他会骑摩托车来。

这摩托车是刘秀来小城,考虑到在村里工作方便才买的。德志不会骑摩托车,只会骑自行车,很明显,是刘秀为余哥买摩托车,并想让德志也学会,这样在村里工作就会方便些。

买摩托车的时候,余哥想要嘉陵牌的,因为贵,嘉陵是老牌子,名气大,自然价格也低不下来。刘秀有些心疼钱,看余哥的样子,不是个精细人,更不是精致人,买个一般的摩托车就可以了。

刘秀不同意给余哥买名牌车。

于是,他们又开始看别的牌子的车。

有一款车,不是名车,厂家也不出名,叫银祥,150型的,很大气,马力大,费油。但是价钱比较合理,说通俗点,就是便宜。

德志问刘秀:“摩托车用油报销吗?”

刘秀说:“报销。”

德志对余哥说:“就买这款吧。公家管报销油钱。”

余哥犹豫不决。

刘秀说:“老板,你这车能不能再便宜些?”

那小老板笑着说:“不能了。我已经出到最低价,再低,我就贴不起了。干脆这样算了,你也别再还价,我负责办理上牌照和办《行驶证》,您看怎么样?”

“那也行,那就要这台车了。”刘秀最后作了决定。

这样可好,余哥不要也得要了。

买了车之后,刘秀就去江城了。余哥高兴了几天,骑着车,带着德志在小城里瞎转。反正油不要钱,报销啊!

没过多久,刘秀发来一份文件,是关于使用摩托车的具体规定的,比如最高时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0公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摩托车,车不能外借,等等,一些细则,让人无法理解。

德志被余哥埋怨,他说:“我说买嘉陵,你偏要我买银祥,那是杂牌的,费油,又不好用。买了嘉陵,省油,光省下来的油钱,就可以再


状态提示:第151章 飙车莽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