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七八章 英烈埋骨地,处处皆中华!

更新时间:2011-04-14

作为长江口由泥沙冲积而成的沙洲大岛,崇明因沙而成,自然有很多以沙而名。比如北部平洋沙、南部高头沙的地名,比如闻名天下的沙船,甚至崇明岛上的居民也叫沙民,至于当年抗击倭寇的沙兵,其义勇历来被岛民津津乐道。

崇明民风素来充满了冒险精神。同盟舰队的水手几乎都是由崇明本地的沙民、渔夫、海匪与盐贩组成,甚至作为主心骨的高氏无非也是本地最大的海盗家族。所以,几乎战船上每一个水手的背后就是一个岛民家庭,同盟舰队的胜利,就等于崇明人自己的胜利。

胜利就意味着巨大的的收益。

此战中,满清在数月之间倾江南之力打造的镇江水师全军覆没,除了三顺王之一的耿仲明被俘之外,还有将近三千多绿营清兵被俘,二千多临阵反正投诚,缴获战船七十多艘,火炮数百门,其它军械器甲不计其数。对于同盟舰队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西班牙战舰“同盟号”的焚毁,这个损失除了高老头唉声叹气之外,高旭却有了打造同盟舰队“新同盟号”的计划。

当然,对于高旭来说,这些战术上的胜利不足以让他侧目,但这些水上决战所带来的战略展望让他激动万分,那就是在长江、东海水域的绝对制江海权,解除了崇明岛全部的后顾之忧。当高旭的目光投在陆上时,就不会担心崇明这个老窝被清军的水师偷袭。因为高旭知道,历史上郑成功在以金、厦两岛为据点起家时,当他的老窝就被清军偷袭过,储蓄的钱粮被清军一扫而空,损失极大无良商女。而今时今日,随着清军镇江水师耿仲明的覆灭,在水路上,完全被同盟舰队掌控,清军在水路上的一举一动都在高旭的视野之中,老窝崇明岛的安全得到完全的保障。

以高旭看来,在没有取得绝对的制江权之前,同盟军任何陆上的反击战都有着隐患的,但现在,消除了清军镇江水师在水上的唯一一支力量之后,在十月份,同盟军终于能在陆上展开有限度的反击战。

同盟军的陆战主力有三个镇,第二镇的阎应元部在江阴死磕着博洛的满清主力,第三镇的徐鸿部经过整编之后在吴淞与尼堪部对峙,担任反击任务的只有第一镇的徐玉扬部。

八月份,徐玉扬的第一镇在崇明的同盟军训练营进行地狱式的整训一个月后,九月初,奉命挺进浦东。由于镇守松江的绿营汉将李元胤收缩兵力,避其锋锐,徐玉扬的第一镇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浦东的川沙、南汇、金山三个原来抗击倭寇的沿海堡垒。

九月下旬,徐玉扬窝在金山卫,多次向高旭请战:要么让第一镇对浦西的华亭、青浦、上海三县发起攻击,光复整个松江府;要么让第一镇开拨到江阴,与博洛的满清主力对决。

对于徐玉扬的请战,高旭全部驳回。

与崇明近在咫尺的松江府,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高旭是要当成同盟会的根据地经营的,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奉行稳打稳扎的策略。第一镇挺进浦东之后,这是同盟军第一个在陆上开拓的西面临江、东面临海的控制区,需要相应的时间来消化。而且以高旭看来,重整之后的第一镇在崇明训练一个月,至少还要在浦东磨合一个月,然后才能开赴沙场。至于让徐玉扬的第一镇人马开到江阴与博洛的满清主力玉石俱焚,高旭现在还砸不起这个本钱。

压下徐玉扬疯魔式的战志,就是为了像压抑弹簧一般将来得到最大限度的反弹。

当然,高旭驳回了徐玉扬的请战,并且能说服徐玉扬在浦东老老实实磨合军伍的是一份计划,一份十月份从浦东开始反攻计划:徐玉扬的第一镇从浦东发起反击,经华亭、青浦两县奔袭嘉定,截断强攻吴淞城的尼堪部的后路。柿子要挑弱的捏,相对于博洛部满汉联军十几万的兵力,以不足三千的满蒙旗兵为核心、其余皆为绿营降军的三万尼堪部,自然成为高旭试刀的目标。

现在,随着清军镇江水师的覆没,高旭能把同盟军的战力完全投在陆上了。

∶∶∶∶∶∶

时令进入农历十月之后,黄昏之时的暮色明显地比往日来得要早,但是当水师大捷的捷报传到崇明时,暮色根本阻止不了人们的欣喜若狂的热情,大批的岛民涌进崇明港,欢迎大捷归来的同盟舰队将士。

除了普通的狂热民众之外,以同盟会行政司司理长沈廷扬、宣政司司理长顾炎武以及副司理许用、同盟公塾的塾长归庄为首的一干留守崇明本岛的同盟会骨干,还有隆武特使刘中藻等人。

现年五十一岁的沈廷扬在崇祯朝时就颇有名望,又历任内阁中书舍人、户部主事、郎中,如今又被隆武朝任命为内阁大学士,虽然是个虚名,但以沈廷扬的资历来讲,在崇明本地无人出其左右。在同盟会这个新兴团体之中,精于吏事而且又老成持重的沈廷扬已隐隐成为文臣之首。

思想激进,行事时常出人意表,被时人称之为“归奇顾怪”的归庄与顾炎武都被高旭重用。顾炎武负责同盟会宣政司的会务发展,归庄则是负责同盟公塾的教育事宜,他俩是同盟会中革新派的代表,高旭许多超前的想法都被他们最大限度地执行下去。江阴书生许用是高旭的坚定支持者,在同盟会之中,许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以身作则的呐喊与疾呼,在江南一地有更多满腔热血的书生投奔同盟会驱逐鞑虏恢


状态提示:第七八章 英烈埋骨地,处处皆中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