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九十二章 武庙与武试

在第二批往大散关的人马亦出发的一个月后,成都外城东武庙,却成为城中最热闹的所在。

对于武庙这东西,我已经不算陌生了。到了成都头一日就按例到其中拜临过了。

这武庙可算是本朝的首创,到了此时还算个新事物,建立于开元年间,当时唐玄宗有意锐意进取,鼓励军功宏扬尚武开边之风,下诏封奉姜太公为武圣,张良侧供之,又以兵道大家、古今名将十数陪祭之,制两京及诸州皆建太公庙供奉,与孔子的孔庙并列为文武二庙。

其中周朝的姜太公望作为武庙神主,当然是享受最高等级的供奉,为华夏第一武圣。

“以汉初张良配享殿上”,陪在姜子牙身边一起受享,这是二等亚圣的待遇。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并东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为第三等。这是正殿的供奉。

东殿,供有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等;

西殿供着,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彙6物g、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等。

里面供的也算是华夏历代的军神了。因此,本朝凡有军队出入驻防,多有参拜的习惯,求前辈们庇佑(弄不好其中还有某些人的某个祖宗)。

每有参拜者看着其中座座塑像壁画的,特别是本朝的李靖、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李孝恭、苏定方等先贤,不由任人心情激荡,渴望起功名建业,想到将来能否位列其中而豪情顿生。

而且这个标志着华夏武勋功业的荣誉堂中,倒也不全是汉族的,从匈奴到鲜卑到羯胡、羌这些外族名将,居然占了相当的分量。唐人的气度在这一点上,显然要比我那个时代宏大的多,连岳飞是否民族英雄都有人抄做的沸沸扬扬,勾结倭寇的海盗王海之流到有人电视剧歌颂的。

每当忙完了公事,我偶尔也会到此行走其中,静静细细品味那些先贤名臣的名牌事迹,yy的感怀一番,也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最令我感叹不已的是,谁说中国没有靖国神社,这就是啊。反倒许子那套东西原来就是这里学去的啊。不过我们自己本该传承的东西反而被后世人遗忘荒弃了。

那些自称愤青的新一代小白们,拼命拿靖国神社这些东西抄做意淫,用口水和幻想消灭对手,的标榜自己如何精神爱国的时候,有谁又知道我们还存在过这些精神丰碑,谁在乎这些东西呢。

神话传说中的黄帝陵、后土祠,越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倒越是年年有人盛大的祭奠,但武庙呢,这些代表中国历代进取精神和先贤的碑林,却从未听闻有谁关注过,敏于言而纳于行,好些形象工程什么的面子上虚无热闹的东西,倒是我那年代的通病。比如说是回归儒家精神境界和提倡其中的积极因素,却搞的却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复古……

把道德规范上升到靠法律强制力来执行,把道德标准升华为国家统治的政策思想,这才是我们民族有宋以后,盛产朱熹之流心口不一假道学大家的悲剧,并且流毒千年。

当初,我本只是想搞个军中大比武,军中考的是所谓的我改良后的古代军队版十二项全能,还有这些日子以来所练的各军种技能,以确定第三批往商州的人选。

可是请地方协理筹办的呈文一递上去一上去,事情变成这般情形,本来计划中的全军内部大比武,经过中书门下的那些家伙的权衡计较,变成这种同时面向外部举士,朝廷正式的武试乡贡了。

那个中书余怀贞,还笑mī_mī的对我说“军上太小心了,为国选才我等当多多益善的”

且不说这些家伙有些私心在里头,显然太上老皇帝亦是看到游击军的成果,很有些期许在内的。

要说对重建龙武军,太上老皇帝倒一直重视的很,所有编制钱粮甲仗权宜行事,现在又恩准特开武举乡贡拔健勇为将士之备,与练兵一同进行的,也有点增加些人进来,防嫌私重的意思。

变成武举,要做的事情就复杂的多了。

这武举本是唐代加强军事的制度之一,创始于武则天称帝的时期(公元702年)。武举和文举一样,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武官。

考试的内容除武艺、体力以外,有时还要考经书和兵书,分为乡贡(地方)和武试(中央)两级,是为地方州、县,每岁一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武举士子赴兵部应试。一般在孟冬按上、下三旬分三批进行。

武试(中央)和乡贡(地方)分别有兵部尚书、兵部侍郎主持。

不过由于这特加的恩科,特事特办两级跳都并到一块了,由省台象征性的派个给事中和几名兵部员外郎监场外,其他的一切还是龙武军为主的。

而武庙建立的初意,原为考取的“武进士”的士子们,提供再进“武学”学习的场地,做到“揆文奋武,不能偏废”,培养成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文武兼备人才,于是武试一开,现在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心的试场。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武庙与武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