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上元、好大雪
唐代以正月初一为大年,但是真正过年的气氛,要到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才会达到顶峰。
到处是此起彼伏烧爆竹的声响,充斥在空气中是蒸糕饼肉供品混杂着焚香烛的气味,
我和小丫头带着摊面具,手牵手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作为长期不在家的补偿,自从我离开剑南以后,官位越来越高,能够陪他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因此也好久没有这种亲近市井的体验了。
这还是托了洛阳本地人,对我们不算熟悉的福,要知道在长安小丫头的造型,已经被画成门神一样的画像供在家里,以防万一的,后来也被那些不知里就的填户,有样学样的供在家里,早晚道一声祥瑞御免,据说可以驱除一天的霉运。
市面上的销量,已经不下于桃垒、郁荼什么的古代门神。
作为交换跑出来的条件。大批打扮成三教九流,便装护卫的人员,分别在前后方兜着,保持着一个足够距离的警戒圈子,以免少了兴致。
经常有一些试图挤过来占点便宜,讨个近乎的浪荡子什么的,被人莫名其妙的挤进陋巷,然后传来几声被拷打惨叫,很快就掩盖在热闹纷纷的喧嚣之下,
为了安抚在年前之变中,饱受惊乱的洛阳的士民,朝廷在上元佳节这一天,可是花了大功夫的不但在主街上开放了夜禁,布置了数万盏造型各异的花灯,还在宣仁门、承福门,乃至城中寺院祠坊前大气了灯轮。
再加上都畿府下令,凡大街左右人家,按照家资户口的等级,要各出花灯两到数盏不等。以至于洛水两边的几乎是花灯堆簇的长廊,重修起来的天津桥和落水中的两条人工填土而成的小岛,也站满了放水灯的人群,在漆黑的夜晚里象是一条艳艳光龙,带着漫天的星辰滴落在人间一般。
正是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我们家也没有例外,白天我那些女人们每人负责一盏,又是绘画又是贴彩的,又是贴迷,又是添彩头,弄了一天,因此晚饭才吃完,兴高采烈的逐一点上家里女人们亲手设计的各色灯花,小东西就迫不及待的催促我出发了。
因为彩头开的比较高,又相对新奇,现在我的府邸门前估计是人山人海了。
街头也看不到什么衣裳褴褛的人,因为朝廷在广交寺和南市,都开了用栅栏圈起来善棚,让那些乞丐流人什么的聚集在那里,管吃给饱,唯一的条件,就是在太阳升起之前不能再离开。
光这一项,晚上就至少要耗掉上万石的粮食,但是这顿元宵饭可不是白吃,天明之后,按照新任都畿少尹姚訚的规划,年轻力壮的的都会被甄别出来,送进改造营,毕竟有这个力气和那些老弱病残去争夺乞讨的资源,还不如去劳动养活自己。
满街都是雒面具的人,人头汲汲的涌动在街头上,据说因为面具的流行,在这一天不要说那些达官贵人,就是连宫里的宗亲皇室,甚至是早年的开元天子本人,也曾经籍着这个机会鱼龙白服带着嫔妃和宦人,溜出来与民同乐一番。
以至于有个笑话说,主街上丢个石头,都能砸到个公卿,随便踹一脚,都会踢到一个五品的。
让过一群高举着火烛,穿短衣带着山鬼精怪面具,高唱着《楚辞》里的章节,大呼小叫从人群中闯过少年人,就如诗歌里所赞颂的“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其中比较促狭的,就专门往人群中的女眷身上挤,留下一地娇叫嗔骂声,还有一些摸走人家汗巾小帕什么的,当作战利品一般,扎在衣纫上招摇而去。一般是假面也不怕人追究。
我却突然想起了要一千多年才会出现在威尼斯的化妆狂欢,这种假面游乐的狂欢盛会,其实算是唐人始创把。
其中一个黄狸脸少年挤向我这个方向,才挤了两下,却发现手中的大蜡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半截,然后在众人惊异的眼光中,大腿灼痛裤胯里冒出烟来,顿象一只尾巴着火的鸡一样惨叫一声跳,在一片哄然大笑中的狂奔而去。
我看了眼跟在不远处的志空,这位小沙弥出身的护卫,手法是越来越娴熟了。又转头继续欣赏其满街的胜景来。
沿路的花灯有大有小,形制迥然,但是小的一般是贴谜,大型的花灯上则用了相对复杂的彩贴剪纸,描绘都是一个个人物典故,历史传说。因为唐人崇拜古时英雄人物的情节,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本朝历代君臣名将,开拓武功的故事。
我甚至看见了掷弹兵大破南蛮象军,还有吐蕃册立的日东王被献太庙的典故,不用说,这显然是和龙武军有关系的人家。
象小丫头喜欢的在花灯前凑热闹,破题揭谜然后抱上一大堆不值钱的小玩意而乐此不疲。
而我在意的却是街上这些造型古朴的雒面,主要是出自道佛两家,还有部分来自上古神话,或是地方传说中的妖精鬼怪。质地也各不相同。
有点钱人用都是轻巧的皮或是帛布,没钱的就用纸皮和木壳,甚至还有别出心裁用金属雒面的,却多数是被降伏的鬼神或是寺院里最常见怒目金刚脸谱。很有些威武或是肃杀的味道。
我俩面具也是滩戏里的传说造型,小东西的是白泽,我的是风虎,用的是上好裘皮里子,一点都不气闷,还很温暖。
看的多了百鬼夜行于天神之畔,金刚力士乱舞与妖魔之中,在这一刻我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