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凰涅天下>(363西夏之悲(三)
的间作探知,送出消息后,便另有间作在路上设伏,杀死信使。而兴庆府懵然不知,以致察哥归甘州时,仁孝对他生了嫌隙,君臣猜忌的隐患自此埋下。

察哥遣出信使后,一面派兵阻击金军,且战且退,一面搜掠辖地内的粮草军资,将人马分批往西撤。当汪古大王府终于按捺不住出兵阴山之南,攻打北定府的丰州(内蒙古呼和浩特)时,察哥却率一万人马往北,奇袭汪古大王府的老窝——驻帐黑水河(内蒙古艾尔盖河)西岸的汪古王庭。

同时,丰州军司在阴山之北抵抗汪古军入侵,而西面的黑山威福军司则分兵两路:一路配合丰州军司夹击入攻打汪古王庭。

七月十二,当夏国弃都、举族西迁时,察哥已经占据汪古王庭,汪古大王率残兵逃向北面的达里底部;入侵丰州的两万汪古军也被夏军大败,浑然不知王庭已失的败军回逃时被察哥兵马伏袭,又死伤大半,仅有不到四千人往北逃去。察哥并未追击,虽然北面的达里底部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部落,但察哥占据汪古部的目的已经达到,不欲再结仇敌。

察哥占据汪古部后,最后据守丰州的兵马也西撤云内州,以阴山为边界据守。

云内州东南和丰州西南之间有一个小州,即东胜州,东胜州以南是宁边州——东面与北廷武州相邻,东面与北廷朔州相邻。丰州东南则与北廷云中府(山西大同)接壤。这两州一府皆属北廷云中府路,驻有三万兵马,统由云中府路兵马都总管宗泽节制。

当察哥命令丰州军司的兵马撤出丰州时,早已蓄势以待的云中府路宋军兵出长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长城以北的丰州振武镇、丰州治城(呼和浩特)和丰州宣宁城、白水泊(察哈尔右翼前旗)一带,相当于将丰州南北横切一半——南面这半归宋,而辛苦攻打的辽军只来得及得了北面那半,气得辽帅耶律夷浩大骂宋人“趁虚而入,奸猾如贼!”

而屯驻在云中府路朔、武二州的宋军也已整军相待,只等令下,便分别出兵夏国的宁边州和东胜州。

宁边州西面又与北廷府州(陕西府谷)相邻,府州以南是麟州(陕西榆林市),麟州以南是晋宁军州(陕西佳县与山西临县地域),再往南就是永兴军路。

西夏趁金军第一次侵宋时,出兵占了宋朝府州所辖长城以北的丰县百里之地,又占了麟州西北部的连谷县和麟州治城(榆林市神木县),麟州军退守银城与夏军对峙,夏人又掠南面的晋宁军州,被知军徐徽宁打退。北廷立朝后,暂时没有理会被西夏占去的府、麟二州失去之地,直至十年后对西夏宣战,才来算这笔老帐。

府州驻军世以折氏为统军。折氏源起北魏鲜卑族,起于云中,五代时折家先祖折嗣祚——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二十七代孙——举族迁居府州,后归宋朝,世镇府州,其统领的府州军也被俗称为“折家军”,曾与大宋前期的“杨家军”齐名。杨家军随着杨延昭的逝去而凋落,而折家军的声名却一直保持到靖康年间,但骁勇善战的折家军从哲宗之后便一代不如一代,后来完全被西军二雄的“种家军”和“姚家军”盖了过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折家军有折可求、折彦质两父子统兵,又有一干知兵的兄弟和姊妹,折家军仍然撑得起来。攻入西夏境内的宋军三路兵合西平府时,折家军便接到雷动的命令,收复府、麟二州失地,并攻入西夏境内,扎入地斤泽。

西夏地斤泽就是后世的毛乌素沙漠,这个时候的沙漠化还没那么严重,主要是黄土高原的凹积平原,雨水多,有黄河的三条支流流经地斤泽东部,水草丰美,适合放牧——大宋初期,李继迁、李元昊父子率领党项人叛乱,数次被宋军击溃,就是躲入地斤泽的部族中恢复元气,最终才反败为胜,得以建国。西夏在地斤泽东部的水草丰美地——南北狭长的一条地带,约二百里,筑有两城一寨,屯田屯兵。其中与麟州相邻的一城为大横城,建在大横水的东岸,与驻防银州弥陀洞的左厢神勇军司相距不到五十里。

宋军攻占银、石、夏三州后,便将整个银夏视为囊中之物——地斤泽就属于银夏之地我的长孙皇后。雷动以萧合达的归辽义军为左军,徐徽宁的晋宁军为中军,往北攻打地斤泽,又以府麟二州的折可求部为右军,从东路攻打,三军会合拿下整个地斤泽。

其中以地斤泽西面最不好攻打,因为全部是荒漠,没有熟悉路途的向导和足够的马匹骆驼,进入荒漠就是死——这一路的进攻任务分给了萧合达的左路军。

萧合达当然不乐意,但他要率军归辽,北廷若不借边道给他,他就只能穿过地斤泽,经东胜或宁边州入丰州,才能回归辽国。

按辽国内定的战略,当然是一路挥师南下,占据丰州、宁边、东胜后,继续南下,会合萧合达的队伍,与北廷抢占丰腴肥美的河套地区,则可从西面形成与北面相连的对宋地理优势;又有利于增强国力——一个河套地区,抵得上塞外千里苦寒之地。

而地斤泽就属于河套,位于河套内的北部。

萧合达被分了个最难攻的方向,这一路上,要经过泥泞的半沼泽地带、草原区和沙漠,还要与地斤泽的部落打征服战,真是一路艰辛,一路憋屈。

晋宁军的副将李永奇率领三千宋军就跟在萧合达后头,归辽军攻下哪个部族,


状态提示:(363西夏之悲(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